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导航栏 > 红色淮北 > 红色印记

【砥砺前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淮北地区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发布日期:2023-09-08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手工业历来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行业和品种很多,几乎包括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手工业的生产方式是分散的,生产条件落后,作为小商品经济,抗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很弱。因此,党确定改造个体手工业的任务,就是逐步引导手工劳动者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淮北(濉溪)地区的个体手工业由于原料短缺、技术落后、资金缺乏,有的困难重重,有的濒临破产。中共濉溪县采取了保护和发展手工业的方针。没有原料政府从各地调来供应如木头、竹子都均从江南调来;产品滞销,国营公司就大量收购给予合理的加工费;缺乏技术从外地请来老师教或者派人去外地学习没有资金银行给予最低利息贷款因灾害原因粮食供应不足时政府从外地调来大批粮食供应使手工业者安心生产并且从优待税收上给予支持。这一系列政策调动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纷纷整修铺面清理家资添置工具扩大生产。濉溪3300多个手工业者不仅能维持生活绝大部分还能做到有盈余。如濉溪镇铁器、竹器等行业有盈余的占70%以上。1949年年产值270多万元,比原来增长1.7倍。1950年到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1952年手工业年产值比1949年增长36%1952在中共濉溪县委领导下,濉溪镇成立铁业合作小组木业合作小组这是濉溪县手工业者走上互助合作道路的萌芽

195311月至12全国第三次手工业合作会议召开。会议确定了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政策在方针上应当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应当是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应当是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应当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濉溪县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快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1954全县互助合作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1952年的2个小组发展到9个手工业生产社和手工业生产小组参加社员299占全县专业手工业者的10.6%行业发展上,由原来的铁业、木业扩增到缝纫、竹器、麻袋、白铁业等。通过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或合作组生产扩大了收入增加了。凡是经过改造的行业经营情况得到改善营业额不断上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1956年春濉溪县掀起手工业改造高潮迅速、全面实现手工业合作化。至1956年上半年共成立手工业合作社25生产组38社员2700余人占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0%以上。至此淮北濉溪地区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从总体上看,淮北(濉溪)地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发展健康,成效明显。手工业合作化,大大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改善了手工业者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劳动条件,体现了组织起来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