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导航栏 > 红色淮北 > 红色印记

【红色淮北】淮海战役总前委在淮北

发布日期:2024-09-26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成立

1948116日,淮海战役打响。随着战役的发展淮海前线迫切需要一个机构来统筹解决战役的指挥和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1116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电报中指示中野、华野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并指出后勤保障和支前等事宜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这样淮海战役前线作战和战区支前及后勤保障工作就由总前委统一指挥和领导。

总前委的成立使淮海战场上有了一个坚强的核心。对于正确、及时、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和重大决策统一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并肩作战统筹战区党政军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线夺取淮海战役的全胜提供了组织保证。

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合影(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总前委驻临涣文昌宫和小李家村

淮海战役的66天中总前委驻濉溪县临涣文昌宫和小李家村度过了紧张的50个日日夜夜。

总前委驻地临涣文昌宫距永城、宿县各约40公里,指挥作战比较方便。总前委五位成员中,只有刘、陈、邓3位常委驻总前委指挥部,粟裕、谭震林分别驻华野指挥部和山东兵团指挥部。总前委对战役的指挥通常由3位常委酝酿决定,以电报、电话同粟、谭磋商实施。战况紧急时由常委临机处置,重大问题报告军委。1122日,黄百韬兵团被全歼,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同日,总前委在文昌宫召开中野纵队以上干部会议,研究部署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方案,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歼灭黄维兵团。

1123日,为便于指挥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总前委移驻临涣以东7.5公里、浍河北岸的小李家村。小李家村是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普通小村庄周围柏树环绕,位置隐蔽。这里位于徐(州)宿(城)铁路与徐(州)阜(阳)公路之间,是国民党军南北对进,打通徐蚌,三路大军会合的预定地点,每天都有几批敌机临空侦察或过往,总前委驻在此,是敌人意料不到的。据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所编《阵中日记》记载,总前委偶尔移驻小李家附近的纪家、周殷圩等,尔后又复返小李家。

华野指挥部驻草庙、相城

1948121日,杜聿明集团弃城西逃。为便于指挥追击逃敌。2日,华野指挥部从宿县时村以西大张家进至草庙圩子。4日拂晓,华野追击部队连日奔袭,终于将杜聿明集团包围在永城东北的青龙集、陈官庄地区。5日,粟裕率华野指挥部从草庙圩子进驻濉溪口以北5公里的相城。7日,粟裕、张震登上相山之巅,视察青龙集、陈官庄地区战场,酝酿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作战计划。9日至10日,华野在相城举行华野纵队以上干部作战会议,研究部署增派华野3个纵队南下协同中野歼灭黄维兵团,并初步形成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作战方案。华野指挥部及时增调部队南下协同中野作战,大大加速了黄维兵团的最后覆灭。11日,根据会议形成的作战方案,华野指挥部在相城制定下达《华野战字第十四号命令》。依据此令,华野各部密切协同,向当面之敌发起攻击,压缩了对杜聿明集团的包围圈。15日,华野指挥部移至萧县张庄(今属杜集区),16日,移驻萧县蔡洼。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


总前委会议的召开

1212日,黄维兵团全歼在望,中央军委电示总前委:“黄维兵团歼灭后,请伯承同志来中央商谈战略方针……请刘、陈、邓、粟、谭五同志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讨邱(清泉)、李(弥)歼灭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及渡江作战计划,以总前委意见带来中央。”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16日晚,刘、陈、邓从小李家驱车前往萧县蔡洼村。17日,总前委会议召开。会议主要研究了淮海战役结束后的渡江作战计划与部队整编方案。这次会议是总前委唯一的一次全体会议。18日,邓小平回到小李家,刘伯承、陈毅赴西柏坡向中央汇报工作,谭震林回到山东兵团驻地,粟裕仍留在蔡洼。为贯彻蔡洼会议精神,26日,邓小平在小李家主持召开了中野部队纵队以上干部会议,讨论了部队休整和整编等问题。30日,邓小平率总前委指挥部和中野指挥部离开小李家,1949年元旦到了河南商丘的张菜园,直至淮海战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