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皖江,原名赵先俊,1880年出生于宿县古饶(今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平楼村)。他自幼善思好学,生性耿介。因痛恨官场黑暗和吏治腐败,放弃仕途,投身军旅。
1900年,赵皖江从宿县正谊中学毕业后,进入陕西陆军测绘学堂学习。其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在陕西积极开展革命宣传,起义成功后任职“秦陇复汉军”,率部抵御清兵。清帝退位后,因战功晋升为秦军西路总司令。北洋军阀政府成立后,赵皖江拒绝任职。此后,他又参加了讨袁活动、反对张勋复辟,参与了助力陕西靖国军组建工作。
1922年,陕西靖国军瓦解,赵皖江返回家乡。1924年,他响应冯玉祥北京政变,北上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三旅副官长。不久,调任总参议(负责军事)。在北京,赵皖江结识了李大钊,后在其影响和介绍下,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出于工作需要,党组织安排他在冯玉祥的部队中开展兵运工作。1925年,赵皖江进入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工作。
1927年四一二政变发生后,赵皖江被迫再次回到家乡。后经党组织安排重回军队,任国民革命军中央直属第九方面军政治部部长,继续开展兵运工作。在官兵中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因策动第九方面军起义失败,同年8月,赵皖江与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赴苏联参观学习。
回国后,赵皖江辗转回到家乡,与当地党组织接上关系。1928年起,赵皖江遵照中共古饶区委指示,组织农民开展年关借粮斗争,反对区长贪污税款。赵皖江先后担任中共平楼党小组组长、中共宿县县委委员。在此期间,他积极发展农协会员,开展农民运动;发展新党员,壮大党员队伍;组建农民武装,准备武装暴动。
1930年3月,中共烈山煤矿特别支部书记梁文焕不幸被害,赵皖江接任中共烈山煤矿特支书记。5月,中共烈山煤矿特别支部、共青团古饶区委和烈山煤矿工会联合会联合组成古饶区土地革命行动委员会,赵皖江任委员。按中共宿县县委指示,赵皖江组织领导200多名农民、学生,在夹沟、卢村等地举行武装暴动,夺取地主枪支,收缴巡警武器,打开地主粮仓放粮济贫,破坏铁路线,最终暴动因敌强我弱而失败。7月,赵皖江等人再次率农民武装在孤山地区暴动,攻克国民党孤山乡政府。农民武装遭到国民党宿县政府警备队镇压,因缺乏战斗经验,暴动失败。赵皖江遭到通缉,被迫到外地隐蔽,后被派到西北军将领杨虎城部工作。
1931年,赵皖江被国民政府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潼关行营主任杨虎城任命为边防督办代表。8月25日,国民党新编第八师师长雷中田、国民党中央视察员马文车发动政变,扣押了甘肃省政府主席马鸿宾。赵皖江积极参与“雷马事变”策动工作,并被推举为甘肃省临时政府委员,代理印花税局局长。因在释放马鸿宾和金融问题上与高振邦(雷中田属下旅长,兼任兰州警察局局长)意见不合,同年10月22日,被高振邦指使杀害。
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赵皖江怀揣救国理想,辗转奔波,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的一生,是“非奋武不足以图存”的一生,是“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