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导航栏 > 红色淮北 > 红色印记

【红色淮北】萧亚珍:坚守信仰毫不动摇

发布日期:2025-04-03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萧亚珍,学名萧玉琨,字亚珍,1904年出生于宿县濉溪口(今濉溪县濉溪镇一个贫民家庭。天资聪家贫无法进学堂读书后来,在濉溪第六国民小学校长张彬如的帮助下才得以上学1921年,升入宿县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勤奋好学,思想进步

五四运动后,萧亚珍受新文化运动和进步教师的影响,开始阅读进步书刊,与同学一起组建青年社,创办图书馆、夜校,组织演讲会,传播新思想。他还撰写多篇白话文章,揭露北洋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罪行,呼吁民众“抵制日货”“挽救民族危亡”“打倒卖国贼”等。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萧亚珍和余亚仙等进步学生召开声讨大会,声援上海工人斗争。会后,组织了游行、捐款等活动,成立濉溪沪案后援委员会。同年夏,萧亚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7月,任濉溪镇酒业工会负责人,秘密成立工人运动临时委员会,推动工农运动发展。同年冬,萧亚珍被党组织派往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汉白色恐怖日趋严重。萧亚珍回到家乡,以教师作职业掩护,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随着濉溪工会、农民协会等群众组织相继成立,工农运动掀起热潮,萧亚珍负责工会工作。19275月,他组织发动500多名工人,并在濉溪前大街武营召濉溪工人联合会成立大会,号召工人“团结起来,齐心协力进行斗争!”他带领工人反对资本家的剥削,提出增加工资、改善生活等要求,斗争的胜利提高了工会威信。19271月,萧亚珍任中共濉溪支部书记。

1928年夏,濉溪党组织领导发动夺粮斗争。萧亚珍、丁茂修等发动工人、农民开展反对高利贷的斗争,抢收地主的小麦30多亩,夺粮斗争的胜利鼓舞了农民的斗志,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1928年年底,濉溪党组织遭到破坏,萧亚珍被宿县国民党通缉,遂转移至萧县活动,以卖酒为掩护,暂住永堌附近的张庄。他与永堌党组织接上关系后,领导开展革命活动,在萧县发展党员,成立党小组;创办《少年先锋》刊物,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开展破坏敌人通讯等各项斗争。1929年夏,萧亚珍任中共萧县县委委员,后又当选共青团萧县县委书记。

1930年六七月间,从中央到地方党团工会各级领导机关合并,统一成立各级土地革命行动委员会,领导农民武装暴动。随后,萧县土地革命行动委员会成立,萧亚珍任委员。行动委员会计划710日在黄口、永堌、王寨三地暴动,萧亚珍、纵翰民负责永堌。因条件不成熟,王寨、永堌暴动未能发动,但党组织却大范围暴露,萧亚珍遭国民党萧县县长王公玙悬赏通缉,但他仍坚持留在永堌进行斗争。

同年8月,萧县苏维埃政府成立,萧亚珍任委员。10月,萧亚珍到永堌开会,途经闸河亭子渡口时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押至萧城监狱。王公玙先劝降、后逼供,萧亚珍坚贞不屈,革命信念始终不变。1123日,萧亚珍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在萧城北关英勇就义,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