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导航栏 > 红色淮北 > 红色印记

【红色淮北】孙铁民:洒尽热血志不移

发布日期:2025-05-15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孙铁民,1901年出生于濉溪县韩村镇小孙庄。少年孙铁民目睹帝国主义侵略、封建腐朽统治下民生凋敝,炽热的反抗意志在他心中燃起,一颗变革黑暗的燎原火种悄然埋下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各地广泛传播。孙铁民深受进步思想的熏陶和影响,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1922年初,孙铁民满腔热忱地参与了进步青年组织群化团的组建工作当选为群化团执行委员。此后,他与朱务平、徐风笑等人四处奔走宣传群化团宗旨,大力发展团员,通过推荐《新青年》《觉悟》等进步书刊、开展青年培训等方式,使群化团从临涣扩展到百善、徐楼周边多地,延伸到徐州、济南、南京等地。

1924年,一批群化团的骨干分子先后被吸纳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和共产党员。6月,孙铁民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7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涣支部成立,孙铁民为支部成员。随后,孙铁民等协助成立国民党临涣区党部,被推举为执行委员。同年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涣支部组建各乡村农民协会,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临涣区农民协会,孙铁民执行委员。

1925年,经朱务平、徐风笑介绍,孙铁民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惨案发生后,孙铁民等组织临涣各界群众近万人举行集会示威,并建立沪案后援会、宣传队和募捐队,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1926年3月,孙铁民等发动农协会员组建农民自卫军,在党组织领导下,多次组织强割地主麦子、强收高粱、开仓分粮等行动,有力打击地主豪绅的嚣张气焰。

1927年,中共临涣区委成立,孙铁民任区委委员。4月,孙铁民等人发动300多名群众示威,抗议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文化侵略。当年,临涣、百善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农民生活极端贫困,一些不法地主乘机高利放贷盘剥压榨农民。孙铁民等党员带领200多名农协会员,强行打开丁店、秦庄、宋庙等村地主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度荒,并同高利贷者展开清算斗争1928年5月,孙铁民领导群众反持续开展反对封建地主霸占校产、反对高利贷、抵制不合理摊派等斗争,遭到反动势力镇压,党组织也遭受破坏。

1930年,根据上级部署,临涣、百善等地计划举行武装暴动,孙铁民负责组织临涣地区暴动。7月初,百善农民武装改编成红十五军三师第一团,临涣农民武装改编为第二团。7月6日,暴动因情况变化提前举行。红二团在孙铁民等率领下,海孜南王庄集合进驻徐楼。7日,红一团、红二团武装会合。8日,临涣、百善团防队包围叶刘湖,双方展开激战。暴动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孙铁民等率队向东突围暗中联络失散人员,准备支援古饶暴动。因叛徒告密,他不幸被捕入狱。

身陷囹圄之际,他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摧残,却始终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的回答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我是共产党员,要杀就杀,不必多问。暴动是我干的,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

1930年7月的一个清晨,孙铁民被押上刑场。一路上,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万岁!”年仅二十九岁的生命陨落于敌刃之下,却在历史长河中铸就永恒的精神丰碑

在建党80周年前夕,孙铁民及其英勇事迹被收录到《中国共产党英烈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