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导航栏 > 红色淮北 > 红色印记

【红色淮北】李秉枢:为民族解放而战的赤子

发布日期:2025-07-17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李秉枢,又名李秉素、李子中,1913年9月出生于今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新安村。自幼勤奋好学,1927年进入宿县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在新思想启迪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当选濉溪学生会会长共青团濉溪区委委员。

1930年7月7日,中共宿县县委县委行动委员会的领导下,李秉枢王景超组织发动水池铺(今属宿州市埇桥区)农民武装暴动。他们带领群众捣毁国民党团防局,打开粮仓将粮食分发给贫苦农民。暴动失败后,他被迫到上海避难。一年后返乡任教,等待革命时机

1933年8月,中共徐州特委、宿县县委接连遭到破坏,中共濉溪中心区委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白色恐怖笼罩的艰难处境中,李秉枢以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一边秘密开展革命工作,一边寻找党组织。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濉溪区抗敌救亡分社成立,李秉枢委员。1938年5月宿城沦陷后,积极组建抗日武装,附近村庄青年、学生整编为3个中队仅一个,濉溪地区抗日武装便扩展到8个大队。8月,宿县抗日游击总队在古饶乔店孜成立,下8个大队、1000余人,李秉枢任副官主任。是年底,经李时庄、余天民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3月,中共宿县县委整合力量濉溪地区分散的各区乡队联合组建相山抗日游击大队,李秉枢任大队长。游击大队约400人,辖3个连、1个警卫排,成为当地抗日的中坚力量。6月,宿县日伪军窜至宿永边一带“扫荡”。驻守在石羊孙(今属濉溪县铁佛镇)的相山游击大队三连奉命迎击。李秉枢带领三连战士埋伏在村东壕沟内,趁日伪军下车之际发起猛烈攻击敌人溃逃至村内后,双方展开激烈巷战。战斗从上午9时持续到晚上7时。宿城日伪军5车援军赶到时,为避免背腹受敌,李秉枢果断率部撤出战斗此役沉重打击了驻宿县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又极大激发了宿永边区人民的抗日斗志。不久日伪军纠集宿县、濉溪口的兵力五户张集一带,抢掠财物、焚烧民房。李秉枢迅速率领游击大队和濉西区队驰援,激战两个小时,击退敌军。同年秋,相山游击大队升编为萧宿永游击支队第三营,李秉枢任营长。后被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六旅十八团三营。

1942年初,李秉枢调任泗宿县县总队副大队长。同年冬,任萧铜总队参谋长兼亢营营长。他在萧铜地区一边巩固抗日根据地,一边开辟宿北区,为新四军西进打通关键通道。

1944年,新四军四师进津浦路西,收复失地。8月,李秉枢率领古北大队第九连直插宿西县濉东区,肃清当地土顽30多人。助力恢复宿西县政权,推动建立濉东等6个区政权,李秉枢任濉东区区长。1945年8月中旬,率宿西县总队配合新四军四师,解放了宿西全境。11月,县总队上升为华中军区八分区独立一团,李秉枢任团长。1946年8月,调任八分区参谋处长;12月14日,华中八分区改为豫皖苏三分区。1947年,刘邓大军南征途经三分区辖区,李秉枢等赶到陇海铁路附近的一个村子,向刘邓首长汇报了徐州等地国民党军动向。首长对三分区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勉励大家坚持斗争,夺取最胜利。

1948年济南战役打响后,李秉枢从华东四分校紧急奔赴前线,随后调任二十六军后勤部副部长,参与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重大战役,在解放战争关键阶段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