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导航栏 > 红色淮北 > 红色印记

【红色淮北】丁茂修:淮北地区抗日游击专家

发布日期:2025-09-12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丁茂修,原名丁在德,字剑修,又名丁超伍,今淮北市相山区曲阳街道黄里人。他自幼勤学善思,不囿于封建桎梏,矢志追寻心中理想,早早为投身革命播下火种。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热血沸腾的丁茂修振臂而起,联合宿县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进步师生,发起爱国运动,组织罢课示威游行。在集会上向民众发表演说,控诉军阀政府卖国罪行,宣传革命道理,号召民众投身爱国运动。

1925年,丁茂修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惨案发生后,他担任濉溪沪案后援会执行委员,组织罢课、罢工、罢市,组建宣传队、仇货队和募捐队,深入乡村开展反帝反封建宣传,号召各界声援上海人民。

在国共合作推动下,淮北地区工农运动风起云涌。1926年7月,濉溪区农民协会、濉溪镇酒业工人工会相继成立,丁茂修身兼农协委员与工会负责人。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发动工农群众,组织开展斗争。1927年5月,濉溪镇工人联合会成立,他任委员,常常深入烈山煤矿,与工人同甘共苦,启迪工人阶级觉悟,帮助组建烈山煤矿临时工会。

1927年8月下旬,中共宿县临时委员会成立,辖临涣、濉溪等5个区委,丁茂修任中共濉溪区委书记。1929年2月,面对国民党濉溪大搜捕,他被迫转移。之后,由党组织派往泗县,担任中共泗县县委书记。

1930年7月20日,丁茂修主持召开中共泗县县委扩大会议,决定成立泗县土地革命行动委员会,定于8月1日在石梁河地区举行武装暴动。因计划泄露,暴动提前至7月30日。暴动队伍初战告捷,在石梁河附近击溃泗县警备队,并乘胜围攻上塘集团练局。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师宣告成立,丁茂修任副师长。次日,他率部东进途中遭敌人包围,激战至弹尽援绝,被迫分散突围。此次暴动失败,丁茂修身负重伤,秘密返乡疗伤。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同年10月,宿县抗敌救亡社成立,濉溪等地迅速响应建立分社,丁茂修任濉溪分社委员。1938年2月,濉溪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成立,他任主任,扛起了濉溪抗日领导重任。丁茂修依托救亡社,组建抗日宣传队、联庄会和抗日人民自卫队等群众武装,成立教育人员战时后方服务团。他们奔走于城乡和部队之间,点燃了濉溪地区全民抗战的星星之火。

1938年5月,日军侵占宿城,烧杀淫掠,激起民众武装反抗。古饶、濉西、烈山等地抗日自卫队纷纷成立。6月,丁茂修在濉溪组建游击队,后整编为8个大队,他任大队长。8月,宿县抗日游击总队在古饶乔店孜成立,他任参谋长。10月,日军再次进犯濉溪口,丁茂修指挥游击队在东三桥设下埋伏,予敌迎头痛击,击毙日军小队长等数十人,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

1939年2月,为策应八路军主力作战,丁茂修所部游击队与萧县一中队合编为萧宿抗日游击大队;6月,升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独立营,丁茂修任营长。随着抗日烽火愈炽,队伍壮大,独立营随后被编为八路军苏鲁豫独立大队;8月,该部划归中共宿西县委领导,改编为宿西独立大队;12月,宿西独立大队成建制上升为新四军游击支队三总队第八团。1940年3月,丁茂修重新组建宿西独立大队并担任大队长。在短短不到两年间,他先后组建、整编了11支抗日武装。这些队伍或升编主力,或扎根地方。

1940年6月,丁茂修调任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政治部工作。同年12 月 ,萧(县)永(城)边界发生叛变,正在宿西执行伪军策反任务的丁茂修闻讯,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只身赶赴萧宿边界的国民党军马海川部驻地,试图挽救危局。不幸在策反过程中惨遭杀害,壮烈牺牲。丁茂修用生命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