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导航栏 > 红色淮北 > 红色印记

【红色淮北】马德太:智勇双全显忠诚担当

发布日期:2025-11-04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马德太,1913年生于今濉溪县铁佛镇古城村西马庄一个贫苦农家。11岁时被父亲送入岳集三教寺(又名北大寺)为僧,法号仁山。然而寺院生活并非清净修行,住持名义上延师课徒,实则为招揽廉价劳力。马德太每日仅有片刻学习时间,大部分光阴耗费于繁重劳作与伺候师傅起居,稍有不慎便遭受鞭笞。残酷的现实让他逐渐看清:口念弥陀的住持,实为披着袈裟的剥削者。一颗不满与反抗的种子,自此深埋心中。

离寺归家后,在亲友资助下,马德太进入唐寨求学。他天资聪慧又勤学苦读,无论“背诵”还是“回讲”,成绩均名列前茅。1935年,他开始到王六孜设馆授课,除教授《国文》外,更有意识地讲述历代贤臣名人故事,于潜移默化中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怀。

1938年,家乡沦陷于日寇铁蹄,书馆被迫解散。马德太毅然携枪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涡(阳)宿(县)永(城)三边青年救国会,并被选为常委,在党组织领导下投身抗日洪流。同年10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他随部队转战萧县、砀山一带。1940年,又随新四军转战返回家乡,并担任姬口乡乡长。

1941年5月,新四军第四师主力挺进津浦路东开辟皖东北根据地,马德太等9人奉命留守,坚持地下斗争。当时的铁佛地区斗争局势极为复杂:日伪在铁佛和永城茴村设有据点,国民党地方势力分设南北顽政府,更有马海川率领的六支国民党地方武装在此活动,各方势力盘踞交织。面对如此险局,马德太展现出卓越的斗争智慧。他先谋取到国民党涣北区(南政府)张桥乡乡长一职作为掩护,后因区长王子融心生疑虑,意图加害,果断转投刘子仁部(北政府)担任副区长。在该区再遭王子融瓦解的危急关头,马德太巧妙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化装行商找到马海川,成功激化其与王子融的火并,为党的地下斗争创造了有利转机。

1943年秋,马德太侦得王子融的涣北区署进驻卧龙乡大郑庄的情报后,立即通报马海川,并亲自协助部署战斗。当晚10时许,他率部包围该庄,并于东、北、西三面设伏,唯独南面留一深坑,诱敌南逃。战斗打响后,南政府人员果然仓皇南逃,跳入深坑,遭伏击三人毙命。此役后,王子融部退守石弓以南,刘子仁部北撤至巴河苗桥,两相对峙。铁佛地区形势大为好转,马德太的高明策略也获得了中共宿西县委的充分肯定。

1944年8月,新四军收复路西抗日根据地,马德太随即投身根据地建设,先后担任古城区民政区员、杨柳区区长。杨柳区地处宿县边缘,屡遭顽敌抢掠。他到任后迅速发动群众,建立组织,巩固区乡政权,率领区队配合地方武装主动出击,有效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敌人见强攻不下,便转为派遣匪特进行暗杀破坏,制造恐慌。面对新情况,马德太敏锐地指出:“敌变我们也要变,必须针锋相对。”中共杨柳区委随即决定组织民兵逐村清查,坚决清除匪特藏身之所。

1946年7月5日,在杨柳区一次划片清查匪特的行动中,马德太负责排查三个村庄。他带队连夜逐户排查,至次日凌晨,仅剩毕庄西头一户。此时队员们已极度疲惫,有人建议放弃这孤零零的一户。马德太却斩钉截铁地说:“执行任务必须彻底,绝不能虎头蛇尾!”言毕,他持枪率先跨入院内,不料潜伏的匪特突然开枪。一声枪声划破黎明前的寂静,马德太应声倒地,壮烈牺牲,年仅33岁。

马德太烈士墓

他以生命践行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到底的铮铮誓言,其英名与功绩,为后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