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导航栏 > 红色淮北 > 烽火岁月

双堆集歼灭战

发布日期:2019-06-06来源: 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志研究院)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18-双堆集战场俘获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及军官群.JPG

双堆集战场俘获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及军官群

  1948年11月22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以华东野战军主力歼灭徐州以东黄百韬集团而胜利结束。23日,战役进入第二阶段,以中原野战军主力与华东野战军一部围歼从河南赶来增援徐州、已到达安徽蒙城地区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为主要目标之一。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黄埔一期毕业,是国民党中央军的一员悍将。十二兵团亦称黄维兵团,是国民党军的王牌兵团,下辖4个军和1个机械化快速纵队,12万多人,全副美械装备。兵团的骨干力量是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军(即整编十一师)。全面内战爆发后,十八军一直是进攻我山东解放区、华中解放区的急先锋,基本上未吃过败仗,气焰十分嚣张。接到增援徐州的命令后,黄维兵团从驻地出发,依次渡过南汝河、洪河、颍河,于1948年11月18日到达安徽蒙城附近,准备向宿县攻击前进。

  根据黄维兵团远道疲劳、孤军冒进的特点,淮海战役总前委决定以两个纵队和一个独立旅在宿县西南之南坪集地区正面阻击敌人,然后佯装不敌,向后撤退,引诱黄维兵团进至浍河以北,利用浍河分割敌人;同时以5个纵队隐蔽在浍河以北,待敌展开并处于半渡之际从东西两个方向扎紧“口袋”,合围歼敌。

  11月23日,黄维为了协同蚌埠李延年兵团和徐州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南北对进,打通津浦铁路徐蚌(徐州至蚌埠)段, 兵分3路,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沿蒙(城)宿(县)公路及其两侧向浍河南岸的南坪集攻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进行了顽强阻击,为诱敌深入,当晚放弃南坪集阵地。24日上午,黄维兵团先头部队强渡浍河向北,进入我军预设的口袋形阵地内。我军立即向敌军发起猛攻。黄维恍然大悟,发觉自己处于背水作战的不利态势,即令各部于下午向南收缩,准备沿浍河南岸向胡沟集、固镇方向前进,先同李延年兵团会合,然后沿津浦路北进。当日黄昏,我军7个纵队分别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全线出击。在敌人强大火力面前,指战员们英勇顽强,猛烈合围。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发出指示:“我们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不惜最大牺牲,歼灭黄维兵团。即使中野打光了,能消灭这支王牌军也是值得的。”战至25日晨,将黄维兵团包围在宿县西南以双堆集为中心、纵横约7.5公里的地区内。

  双堆集地区是毫无隐蔽物的广阔平原,几乎没有可以利用的战斗资源,更无法筹集粮食、燃料等,黄维兵团十多万余人聚集在方圆几十华里的狭小地区,陷入“四面楚歌”之中。27日,黄维集中第十一、一一八、十八、一一〇师4个主力师,乘我东南方向兵力薄弱之机,在坦克、飞机支援下全力向蚌埠方向突围,并以一一〇师做先锋、打头阵。关键时刻,第一一〇师师长、中共秘密党员廖运周率部起义,加入解放军的行列,给黄维的突围计划以致命一击。

  此后,黄维遵照蒋介石固守待援的指令,依托村庄,广设地堡群,形成交叉火力,凭险据守。兵团部设在双堆集以北小马庄。我军采取“以地堡对地堡”,“以战壕对战壕”的攻坚战法,进行了工程浩大的迫近作业,紧缩包围圈,逐村攻击,攻占一村巩固一村,逐次由各个边缘据点,伸展到敌核心据点。在拉锯战中,我军与敌军在大王庄展开了反复争夺。大王庄是双堆集东侧的制高点,占据了大王庄,敌兵团司令部就处在我军的火力直接威胁之下。守卫大王庄的是敌十八军的“老虎团”,该团官兵战防素质在国民党军队中首屈一指,但在我军将士的猛打猛冲之下,伤亡惨重,大王庄失守,黄维兵团整个阵地防御系统破裂。

  12月6日,我军以东、西、南三个集团从3个方向发起总攻。各纵队集中优势兵力实行有重点、多方位连续突击,战况空前惨烈。至11日,占领敌大部分阵地。12日,刘伯承、陈毅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但黄维拒绝放下武器,并施放毒气进行顽抗。为了迅速解决战斗,总前委再次调整部署,以南集团为主,联合东、西两集团直攻敌指挥中心。在我军连续围攻之下,敌难以支撑。到12月15日,黄维兵团残部决定突围,突围令一下达,兵团各部都争先恐后地逃命,我军立即展开层层截击,成功加以围歼。此战,人民解放军共消灭国民党军1个兵团部4个军11个师,共10万余人,其中俘虏中将兵团司令官黄维以下官兵4.6万余人,毙伤4.6万余人,起义5500余人,投诚3300人。至此,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