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命题,作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引领和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辟新境界。深入研究总结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对于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成果: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作出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出发,从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和生机活力的高度,全面阐述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问题,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时代课题作出科学回答,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一)对讲政治和党的政治建设的地位作用作出创新性定位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思想和原则组织起来的,从成立之日起就旗帜鲜明讲政治,紧密联系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确立起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建立起全党服从中央、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严密组织和严明纪律,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形成了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良作风,提出了“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等重要论断,积累了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加强和不断坚定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等丰富历史经验。这些都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保证。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总结和运用从政治上进行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讲政治重要性的认识。他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讲政治关乎党的前途命运。一个政党政治上犯错误往往是灾难性的,比工作上或其他方面犯错误危害都严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根本要求论”“根本保证论”“根本途径论”等创新性思想,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得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等重大结论。这些重要论述,把对讲政治地位作用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理论上的新认识来自实践的深入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管党治党上的宽松软根源在于政治上的宽松软。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他指出:“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新要求,推动党的建设寻求治本之策;而把“根本要求论”“根本保证论”“根本途径论”的新认识落实到党的建设实践之中,则需要新的支撑和抓手。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命题并将其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作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重大论断和部署。他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这就形成了党的政治建设“根本性建设论”“决定论”“统领论”“首位论”等创新性思想,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问题。
由此可见,从旗帜鲜明讲政治到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从“根本要求”到“根本性建设”,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极大拓展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纲举目张的引领作用。
(二)构建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框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如何旗帜鲜明讲政治、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作出深入思考和谋划,形成“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的科学论断,并把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集中概括为“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四个方面。这一概括把保持政治上的先进性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前提和基础,凸显了保持政治上的先进性对于党的建设的决定性意义。可以说,保持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本色,永葆党的团结统一和生机活力,确保我们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大命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和目标所在。
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一贯强调和坚持的从政治上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基础上,既对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新实践新经验作出新总结新概括,又对历史经验作出深刻阐释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理论上的系统集成和原创性贡献,构建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框架,深刻回答了怎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问题。
一是明确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和正确政治方向对于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本色的根本性作用,把理想信念明确为立党兴党强党之基、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把政治方向作为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明确新时代我们党要坚守的正确政治方向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强调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夯实思想根基,坚定政治信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是明确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总结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必须以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承担起执政兴国的政治责任;明确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强调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是明确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是赢得民心民意、汇聚民智民力。习近平总书记坚守党的根本宗旨,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作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等科学结论,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大命题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必须站稳政治立场,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
四是明确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是提高政治能力。政治能力强是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能力是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能力,提出牢记“国之大者”和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等新概念新要求;强调必须提高党组织的政治能力,明确政治属性是党组织的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的基本功能,要以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这些重要论断拓展了党的政治能力建设的主体范围和实现路径。
五是明确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把生物学上的“生态”概念引入党的建设之中,创造性提出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文化,以及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等新概念新要求;围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调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保持反腐败政治定力,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六是明确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自我革命等新概念新要求和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品格和最大优势、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等重要认识;强调要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增强斗争意识和斗争本领,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统领党的建设的原因所在,系统阐明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要义、原则和实践要求,深化了对党的政治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鲜经验的集大成,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二、制度成果:构建起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政治规范体系,为做到“两个维护”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基于对“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的深刻把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建章立制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围绕“两个维护”这一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深入总结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鲜经验,及时把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上升为法规制度,以一系列创新性制度成果构建起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政治规范体系,夯实了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基础。
一是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规范不断完善。党的十九大把“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以党内根本大法形式为做到“两个维护”提供了根本遵循。制定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问责条例等基础性、主干性、引领性重要法规,保障“两个维护”的法规制度不断健全。制定出台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组织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党的工作机关条例,以及党和国家机关、国有企业、普通高等学校、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组织法规,进一步规范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和组织监督,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制度体系,推动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组织制度更加完善。
二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党内法规制度不断健全。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居于统领地位,并对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作出全面部署。作出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的制度性安排,不断健全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党内法规制度。制定出台党的农村工作条例、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政法工作条例、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宣传工作条例和军队党的建设条例、军队政治工作条例等党的领导法规,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等,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项制度,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从机构职能体系上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提供强有力保障。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强化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构建起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这些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极大促进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健全完善,提升了党的领导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坚定性。
三是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突出政治性、系统性、统领性、针对性,制定出台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旗帜鲜明讲政治为指针,制定出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等方面的党内法规,把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政治目标、政治路线、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贯穿其中。比如,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出台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等,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政治信仰;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突出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制定出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推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制定出台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规定,推动全党站稳人民立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党的纪律建设方面,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修订纪律处分条例,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增补完善政治纪律方面的“负面清单”,极大增强了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性。这些重要法规制度聚焦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深化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看得见、够得着的政治高线,又划出了不可触碰的政治底线,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党的建设始终,以政治上的加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实践成果:推动党的团结统一达到新高度,党的生机活力充分彰显
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地位作用,决定了它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这种系统性、整体性体现在党的政治建设对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统领上,体现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整体推进和党的建设质量的提高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时代课题,聚焦事关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以及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以开创性举措和变革性实践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动全党在坚定政治信仰、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全局性、历史性进展,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是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根基更加牢固。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夯实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统一,在强基固本、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上下功夫,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专题教育、“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落地落实,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贡献,就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出进一步概括,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科学定位和评价“标明了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些重大开创性举措有力解决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信仰出现危机、政治立场模糊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明显增强,政治信仰和对党的历史自信更加坚定,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空前焕发,凝聚起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的磅礴力量。
二是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突出了“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政治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聚焦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严格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旗帜鲜明整治“七个有之”,严肃查处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破坏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问题,坚决清除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派、两面人,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这些重大开创性举措有力解决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无视党中央权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使“两个维护”深入党心军心民心,有力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极大增强了全党的团结统一和生机活力。
三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彰显。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为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提供了宪法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职能作用,健全领导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党对事关全局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使党的领导作用在各种组织中得到有力保障、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得到有效落实,巩固了党的全面、系统、整体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经过不懈努力,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特别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党的领导的“定海神针”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四是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更加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经过十年的持续奋斗,党团结带领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百年夙愿,兑现了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社会治理水平大幅度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发展,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领导干部抓起,以上率下、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厉整治违背党的初心使命、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强化正风肃纪,集中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一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这些变革性实践“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党心民心空前凝聚,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进一步夯实。
五是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面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按照“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胸怀“国之大者”,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淬炼和政治实践的锻炼,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升政治本领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勇于善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增强。特别是2020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交出了一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答卷,“中国之治”开辟新境界。在日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我国保持了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这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彰显了党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六是党内政治生态得以重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挖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态受到污染的根源,按照“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的方针,锲而不舍地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上下功夫。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发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厚植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不懈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树立良好政治生态的风向标。深入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以雷霆之势和坚定的政治定力“打虎”“拍蝇”“猎狐”,坚决清除一切腐败分子,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和强大威慑力;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预防作用;坚持加强思想教育,形成不想腐的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防线,确立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的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新格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聚焦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查处周永康、薄熙来、孙政才、令计划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深入推进军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查处郭伯雄、徐才厚、房峰辉、张阳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并彻底肃清其流毒影响,推动人民军队政治生态根本好转。”经过十年的坚决斗争,我们党取得并全面巩固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生态得以形成并巩固发展,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开辟了新时代管党治党新境界。
四、永恒课题: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的重大命题。之所以说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理解。其一,这是由党的政治建设的地位作用决定的。如前文所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持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永葆党的团结统一和生机活力。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了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形成了“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的重大结论。历史和实践也一再证明,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其二,这是由新征程上管党治党面临的严峻形势决定的。一方面,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还存在四个“任重道远”,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的:“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还任重道远,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还任重道远,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还任重道远,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道远。”这四个“任重道远”充分说明,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永远吹冲锋号”,将反腐败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进行到底。另一方面,对一些党员干部来说,“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具体表现为四个“不”,即“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用心”。这四个“不”既反映出党内还存在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深层次问题,也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政治意识、政治能力不够强的问题。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是一时之计,而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自身始终过硬的根本保证和根本途径,同样需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不断推进。
新征程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根本在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这两个“在于”深刻阐明了“两个确立”的实践依据,是在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基础上形成的重大共识,指明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新征程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需要对“两个确立”深化理解、强化认同,夯实做到“两个维护”的理论、思想、情感根基。
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中,还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忽视或弱化虚化党的政治建设的倾向,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空的、虚的、抽象的,把党的政治建设同党的中心工作割裂开来,把做到“两个维护”当作标语口号,停留在口头上,忽视了政治和业务的高度统一、有机融合;一种是党的政治建设泛化、扩大化的倾向,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一个“筐”,或淡化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重要性,或忽视其他建设的规律特点而弱化党的其他各项建设。以上两种倾向的实质是政治意识淡化弱化,这必定导致认识上的模糊、态度上的含糊、行动上的糊涂,党的政治建设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会因此而落空落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必然会被削弱。防止和克服两种不良倾向,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从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中深化对党的政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上深入把握党的政治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深入分析党的政治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续加大党的政治建设力度,推进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全党步调一致、朝气蓬勃地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2期,注释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