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导航栏 > 淮北市情 > 民俗方言 > 典故与传说

“惠我南黎”的由来

发布日期:2015-07-09来源: 淮北市政府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相山的龙峰和虎蜂南麓的山窝里,有一座古庙显通寺,老百姓都称作“相山庙”。庙的大殿东院里,有一个御书亭。亭中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刻,上有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惠我南黎”四个斗大的字。

乾隆年间,经由相山西北流向相山东南的濉水,因河床年久淤塞,每逢雨季便泛滥成灾。安徽巡抚高晋奉命前来勘河修治。他来到濉溪后,顺便到了相山的显通寺,看庙宇两山环抱,古木参天,风景秀丽,但寺庙残破不堪。于是,这个巡抚把治河的使命丢在脑后,而向乾隆上书修寺,美其名以求神明护百姓免于水灾。乾隆阅罢奏章,就命高晋除修缮寺庙外,另建一条十八里蔽日长廊。高晋贪赃枉法,把修治濉河的金银肥了自己的腰包,只草草修理了寺庙却没有遵旨建造十八里蔽日长廊。

哪知后来,乾隆下江南巡视,路经彭城(今徐州市),设行宫于云龙山下,忽然想起要到相山十八里遮天蔽日的长廊来观赏风景,便令高晋陪同御驾亲往相山览胜。高晋接旨吓得魂不附体。他暗想,皇帝一旦前来,发现没建长廊,这欺君之罪,定要杀头的。他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生死关头,谎奏道,“相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龙驾不宜前往。”高晋为保其性命,竟把山青水秀的相山和这里的穷苦老百姓诬为“穷山恶水”和“刁民”。乾隆胆小,果真吓得不敢到相山。但他为收买人心,安抚这里百姓要安份守己,故御笔亲书“惠我南黎”四个大字。后由江南凤阳府宿州知州张开士恭摹刻于石上,保留至今。

高晋得逞,洋洋得意,为了宣扬自己修寺的功绩和歌颂皇上,就在这座寺院门楼的房廊石柱上撰刻了一副对联:“万里温伦来福地,九天佳气绕名山”。他又将“惠我南黎”四字制匾悬挂于大殿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