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导航栏 > 淮北市情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嵇康

发布日期:2018-10-16来源: 淮北地方志作者:admin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嵇康

    

    嵇康(224-263), 字叔夜,谯郡(今濉溪县临涣镇)人。三国魏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理论家。在魏国曾做过中散大夫,故世人称“嵇中散”

    嵇康聪慧博学,多才多艺。工书画,绘有《狮子击象图》、《巢由洗耳图》等;善弹琴,所奏《广陵散》,声调无与伦比。所著《琴赋》,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琴的弹奏方法和表现力,是音乐方面的名作。嵇康著作的《声无哀乐论》,认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人的情感和音乐是两种事物,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同-音乐,可引起不同感情。这种观点大大抨击了当时统治者的礼乐教化思想。嵇康还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

    魏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除掉了曹爽集团,独揽曹魏中央大权。嵇康不与他们合作。后来司马昭请嵇康出来做官。嵇康不从,遂同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威隐居山阳(今河南修武县境内)竹林,史称“竹林七贤”。

    嵇康崇尚老庄哲学,排斥“六经”, 处事恬静寡欲,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好安而恶危,好逸而恶劳。故不扰则其愿得,不逼则其志从”。嵇康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稟焉”(《明胆论》),意即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嵇康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揭露了司马氏借“名教”篡权的阴谋。

    嵇康反对虚伪的礼教,反对君主专制。他在《太师箴》里说,做皇帝的人“凭尊恃势,不友不师,宰割天下,以奉其私”。“骄盈肆志,阻兵擅权,矜威纵虐,祸蒙丘山。刑本惩暴,今以胁贤,昔为天下,今为一身”。对于君主专制的弊端,愤怒地予以深刻地揭露,同时也是对司马氏统治集团的有力抨击。

    嵇康性情刚直,虽然家境清贫,但宁愿打铁糊口,也不去追求荣华富贵。他的好友“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又名巨源),投靠司马氏,任吏部尚书,带信给嵇康,劝他出来做官。当时司马氏篡位之势已很明显,嵇康在政治上与司马氏对立,表示要与山涛绝交,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痛斥了山涛。其中有“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语句,司马昭得知后认为触及了自己篡位的隐私,遂忌恨在心。司马昭的宠臣镇西将军钟会慕名来访嵇康,自恃尊重,遭到冷遇,因此对嵇康也有心怀不遂,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构陷嵇康。

    嵇康与吕巽及其弟吕安都很要好。后来,吕巽为司马昭长史,霸占了吕安的妻子徐氏,却恶人先告状,诬告吕安对母亲不孝。当时,司马昭正标榜“以孝治天下”,不孝成了极大的罪名,遂将吕安下狱。嵇康不平,挺身而出为吕安辩护,反被牵连下狱。钟会又乘机进谗,说嵇康有碍于司马氏治天下,司马昭遂决定杀害嵇康。

    嵇康临刑前,三千太学生请愿营救,要请嵇康做他们的老师,司马昭不答应。临刑时,嵇康神情自若,视死如归,索琴弹了一曲《广陵散》,琴音优雅悲壮,曲终,舒颈受刑,年仅39岁。

    嵇康长于四言诗,风格清峻秀逸,代表作是《赠秀才人军十八首》和《幽愤诗》。前者为送兄嵇喜从军之作,感情真挚深厚;后者抒发了在狱中愤慨的心情,表现了刚强耿直的性格。嵇康也擅长散文,成就远在诗歌之上,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唯自然好学论》。鲁迅称赞嵇康的文章“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鲁迅曾辑校《嵇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