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淮北

张玉新:淮海支前 杨柳抗暴

发布日期:2021-12-23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张玉新,濉溪县孙疃镇大侯集村人,1906年出生。

张玉新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地无一垄,房无半间。全家过着啼饥号寒的生活。1922年夏秋之交,阴雨连绵,大水成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张玉新家交不起地租,被迫到集长赵登科家打短工。他个子矮,力气小,地主看不顺眼,干了活也不给工钱。为此,张玉新的父亲气恼成病,卧床不起,不久死去。张玉新拿起菜刀,要和赵登科拼命,半路上被乡亲们截回家里。张玉新怒不可遏,一拳头把案板砸个大窟窿,发誓与地主不共戴天。

1927年,抬头寺的农民协会在中共临涣区委的领导下,组织猪耩沟和大侯家一带的农协会员2000多人,到北张集斗争恶霸地主赵登科。张玉新带头闯进集公所,将赵登科拽到会场。张玉新第一个站出来申冤诉苦,高呼“打倒赵登科”的口号。在这次斗争中,张玉新经受了锻炼,成为农民协会的骨干。

1945年2月,张玉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宿西县雁鸣(六区)区农会主任。1948年11月初,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打响。地方上的中心任务是全力以赴支援前线。在支前中,张玉新是县工作队的组长,住杨柳兵站,负责粮草运送和伤员转运工作。有几天柴草供应紧张,张玉新毫不迟疑地把自己家里的两间草房拆掉,木棒、柴草全部献了出来。有一次,他抬的伤员伤势很重,昏迷不醒。半路上遇到敌机扫射,他急忙放下担架,不顾安危,扑下身子,用身体保护了伤员,自己却负了伤,鲜血直流。他没有介意,草草包扎后,又继续带队前进。

在双堆战场支前的紧要关头,张玉新的老母亲身得重病,生命垂危,弥留之际想见儿子一面。家里曾三次去人到杨柳兵站找他,但都因他忙于支前工作,而没有找到。等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他含泪对领导和同志们说:“母亲的后事让家里人安排吧,现在我不能离开工作岗位。”

1948年12月15日,双堆集歼灭战胜利结束,张玉新出色地完成了支前任务。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奖给杨柳兵站“支前模范”锦旗一面,豫皖苏军区后勤司令部前方办事处,对杨柳兵站和张玉新多次嘉奖;中共宿西县委书记田启松在全县支前表功大会上,给张玉新记了大功。1949年1月2日的《中原日报》和1月4日的《拂晓报》分别刊载了张玉新的支前模范事迹。

1949年2月,张玉新任中共杨柳区委副书记。为胜利开展反匪反霸斗争,4月11日,张玉新带领工作队在杨炮楼和小伯家向群众做思想发动工作。晚上,他和区委其他成员带领30多人的区小队,住在燕头集北杨家庄。12日拂晓,反动“天门道”头子董道生发动三四千人(有部分系不明真相的群众)武装叛乱,包围了杨家庄。张玉新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命令副区长杨克振带领区队战士绕道向杨炮楼转移,自己和陈修敬及几名战士在后面掩护。不料大沟里又窜出10多个人影,张玉新急中生智,一闪身跳到一棵大树后面,举枪打了出去。暴徒顺着枪声对张玉新打了几枪,又扔手榴弹,他没来得及隐蔽,腹部受伤,肠子流出来一截。他咬紧牙关,忍住剧痛,把肠子塞进肚子里。这时,陈修敬端起“汤姆式”冲锋枪向敌人扫去,击退了暴徒的围攻。另外几个战士背起张玉新向东转移。在去往宿县医院抢救的路上,张玉新由于伤势严重,流血过多,英勇牺牲,时年4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