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淮北

从藏书雅舍到淮海战役策源地

发布日期:2022-05-25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位于古城临涣的文昌宫,始建于唐贞观三年,原名尚书宫,又名藏书宫,宋代更名为文昌宫。这里,曾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曾是反帝反封建和宣传新文化基地,曾是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指挥部和总前委驻地。时光交错,季节轮回,文昌宫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变迁。


文昌宫的大门坐西朝东,上有翘角筒瓦铺面的马鞍式顶脊,门楣悬挂“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牌匾,门两侧的院墙上镶嵌着花格窗棂,极具特色。推开古朴厚重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组淮海战役总前委五人塑像,意气风发,英武豪迈。整个院落是一分南北中三进庭院,青砖灰瓦砖木结构房屋共58间,占地约3000平方米。其中南院以《人民的胜利》为主题展出淮海战役总前委相关资料,以及淮海战役战前形势、实施过程、后勤保障、淮海英烈等内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生动展现了淮海战役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展厅中传统泥塑的元素,鲜活复刻出人民群众热火朝天的支前情景。北院以《峥嵘岁月》为主题,还原淮海战役时期总前委指挥部会议室、秘书处、机要室,以及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位首长住室和办公室,置身其中,让人们不禁感受到总前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魄。

早在1922年,临涣进步群众组织“群化团”就经常在文昌宫进行集会和开展革命活动,文昌宫一度成为淮北地区早期革命活动中心,享有“小莫斯科”的美誉,这也是文昌宫成为淮海战役总前委驻地的重要历史原因之一。1948年11月11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率中原野战军指挥部进驻文昌宫。11月16日,根据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指示,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位同志组成的淮海战役总前委在文昌宫成立,总前委的成立使淮海战役前线有了统筹一切的总指挥部,对于及时贯彻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协调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作战行动,统筹战区党政军民全力支前,争取淮海战役的全胜,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11月23日,为便于指挥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总前委移驻临涣以东15里、浍河北岸的小李家村。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位首长在临涣文昌宫停留的12天内,对淮海战役的全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的胜利,制定了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部署,多次召开后勤保障会议,为前线将士的吃、穿、用、武器配备等做好一切充分准备。


临涣文昌宫是淮海战役胜利的历史见证,是一座革命的巍巍丰碑。如今,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三级博物馆、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馆内上百件珍贵文物和辅助展品,生动再现了荡气回肠的淮海战役,带领人们重温峥嵘岁月,铭刻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