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淮北

铭记淮海战场的铁血忠魂

发布日期:2022-09-18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位于濉溪县双堆集1公里处。19602月邓小平同志重返淮海战役主战场视察时嘱托要建一座烈士陵园纪念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缅怀牺牲在淮北大地的革命烈士。


1976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开始筹建经历年扩建、修葺,现在陵园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园内主要纪念性建筑和景观有烈士纪念碑、公墓、单墓群、老兵广场、纪念馆、廉政教育馆和尖古堆遗址等。

站在英烈广场,向烈士纪念碑望去,碑身正面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十个遒劲大字,湛蓝的天空与高高耸立的白色花岗岩纪念碑相互映衬,显得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如同千钧巨笔,书写着鲜活不朽、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历史篇章。

198810月,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竣工,张爱萍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馆前淮海战役总前委五位领导人雕塑,再现了总前委运筹帷幄、决战决胜的光辉形象。馆内设有序厅、展厅、4D影院,展厅分形势厅、血战双堆厅、支前厅、英烈厅四部分,陈列珍贵历史照片300余张,历史文物100余件。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见证了红色峥嵘岁月,再现了往昔战火如歌。


1948年深秋,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地区陷入困境,迫使蒋介石动用其嫡系精锐部队——黄维所率的第12机械化兵团前去解围。从19481123日起至1215日止,经过23天的鏖战,中野、华野并肩作战,殊死拼搏,凭着钢铁意志以弱击强,在当时宿怀县双堆集地区歼灭了这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主力兵团。双堆集歼灭战可谓是淮海战役至为关键的一战。这一战人民解放军牺牲3万余人,但有名可查的只有不到9000人,他们的英名被镌刻在忠魂碑上,更多的无名烈士永远长眠双堆集这片红色热土。

在双堆集歼灭战中,前线打得如火如荼,而后方群众也在热火朝天的支援,前往战场的运输线上,人如潮涌,川流不息。时任华东野战军后勤部部长的刘瑞龙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一阶段,由于中原、华东野战军迅速转移集中于一个地区连续作战,前方有150万人吃粮,支前任务空前繁重,急需大批军需物资,每天仅粮食就需500万斤,运输工作极度紧张。前线部队连日激战,弹药供应也很紧张,前线缺粮、缺衣、缺弹药,伤员不能及时后运……数十万民工从四面八方汇集战场,他们来自不同地区,穿着不同服装,说着不同口音的话,但怀着一个共同的信念,支援解放军全歼敌人,争取战役的全胜。由于缺乏现代化交通工具,主要靠人背、肩挑、担架抬、小车推、牛车拉、骡马驮、车船载来解决运输问题。民工们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日夜奋战在运输线上。每当我回顾往昔淮海战场上车轮滚滚的场面,人们支援战争和我军后勤保障的壮丽情景,总在脑际萦绕。”穿越历史的烟云,一部回忆录就像一部时光机器,每一帧画面都展现出支前群众抛家舍业、踊跃支前的坚毅决心,更暗藏着这场伟大战役背后的胜利密码。


树碑昭英烈,存史启后人。如今,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每年接待前来瞻仰党员干部群众近70万人次,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最贴近史实场景的教室和最生动深刻的教材,发挥着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