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淮北

【砥砺前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淮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发布日期:2023-06-29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淮北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耕作方法陈旧,绝大部分耕地靠天收成。加之战争破坏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的侵袭,更加加剧了农村经济的衰退新中国成立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稳定社会恢复发展生产。1949年夏到1952年,淮北灾情不断,党和政府及时开展生产救灾,通过群众生产自救、社会互助和政府救济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农民种麦、种菜,帮助农民开荒、捕鱼及开展其他副业生产增加农民抗灾救灾的信心,使广大灾民克服了生活和生产的种种困难。洪水消退之后,各级党委和政府迅速调来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

19511952,淮北(濉溪)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掀起了整地、施肥、植树、修塘、筑堤的劳动热潮。一些有条件的农加大土地投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有较大提高。1952,濉溪县粮食总产量达4.78亿斤棉花产量191万斤油料460万斤。农业生产的恢复和稳定发展保障了农民生活农村出现了欣欣向上、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烈山煤矿的恢复和发展

1941日军把烈山煤矿的地面设施及矿用器材全部拆运到淮南烈山南矿数百间房屋被夷为平地北矿所剩余间厂房残破不堪。直到解放前夕烈山煤矿的生产没有得到恢复。

19491220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同意宿县行政专员公署开采烈山煤矿无烟煤。1950111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请求华东区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业部派人对烈山煤矿实地勘察。123华东区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业部批复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呈文指出烈山煤矿没有透水危险拟可以介绍金融机构在周转金方面给予扶助。28烈山煤矿在蚌埠市召开工商双方临时股东座谈会提议成立公私合营烈山煤矿整理委员会。328公私合营烈山煤矿整理委员会在宿县成立。随后,开始清算烈山煤矿股权、矿产以及各项资财,为复工做好准备。1950烈山煤矿开采无烟煤3530吨。19512烈山地方筹借豆饼3万斤作为启动建设资本,会同烈山煤矿股东在烈山煤矿中段开凿6号新井。

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前淮北地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仅有一些小酒厂、小纺织、手工作坊,少有机器制造生产,且这些小工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淮北地区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发展工业生产开始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工商业。

轻工业方面。19495人民政府赎买私营酿酒作坊小同聚创立国营濉溪人民酒厂。是年生产白酒84产值4.84万元占濉溪县工业产值3.1%1950年初国家对酿酒实行专卖政策广益”“允成”“福泉10余家私人酿酒作坊停产折款卖给国营濉溪人民酒厂。到1953酒厂年产量1021产值97.49万元。1952五金行业的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成立11个铁业社从业人员300多人主要生产传统产品产销两旺。

建材业方面。19508濉溪县砖瓦窑厂开始兴办投资5000修建蒙顶窑2当年生产青砖20余万块。1952窑厂又自筹资金建马蹄窑2生产红砖102.6万块产值3.1万元。1954县砖瓦厂在烈山邓山口建厂。是年两个砖瓦厂生产红砖200余万块。1951,濉溪县成立石工大队组织300余人开山打石生产毛石、条石等石料。陶瓷业也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有陶窑10余座年产陶瓷器皿12万件产品畅销苏鲁豫皖。

食品加工业方面。1950一些小型面粉厂开始建立。1951,濉溪县供销社在东关轧花厂内附设油厂日加工棉籽1000年产棉油3万多斤1953年发展到年产棉油12万斤。传统小糕点企业遍地开花品种繁多。酱品业更加繁荣有酱品企业20余家生产的包瓜、培乳、五香大头等畅销南北供不应求。

纺织业方面。从事棉针织业生产的作坊从原来的400余家迅速增加到740余家恢复发展较快,主要生产棉布、棉袜等。

1953濉溪县工业总产值达532万元。在农业、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同时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等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烟酒、食、旅社等行业逐步发展。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淮北人民通过艰苦奋斗,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定金融物价,国有经济获得优先增长,为进一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