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淮北

【砥砺前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淮北地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和整顿

发布日期:2023-09-04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1951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肯定了农民对个体经济和劳动互助的两种积极性,要求贯彻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大量发展劳动互助组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有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同年1215日,正式印发各级党委试行实施。19532月和12中共中央相继颁布和作出《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推动了农业合作运动的发展。

1952年春中共安徽省委结合实际,在积极发展各种互助组织的同时,开始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953122中共安徽省委向各地、市委发布了《关于今冬明春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计划》确定了对原有初级社进行整顿提高和在可能的情况下予以扩大的方针。

195312中共濉溪县委以烈山戴圩乡陈瑞西互助组为典型,试办了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41中共濉溪县委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意见》开始在全县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以土地入股为内容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一是选派工作组进驻农村指导建立农业合作社工作。首先召集农村党团员、村组干部、积极分子、互助组长、农户代表举行座谈会了解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对办社的意见。其次利用墙报、标语、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解决有些人怕入社后不自由土地分配不均等问题。最后在贫雇农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把劳动发家和爱国增产运动结合起来把发展生产同保卫祖国结合起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觉悟。二是成立转社委员会加强对建社的组织领导。各地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了主任、副主任、委员若干人。三是客观评估农户入社资产准确确定资产价值。转社委员会详细统计入社农户的土地、牲畜、车辆、小型农具等,客观评估确定现值。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后,由转社委员会确定入社价值。四是建立社章社规。社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新社员入社必须先申请经社员讨论通过方可入社社内年终按股四劳六比例分配。同时社章还对生产用肥、牲口草料、租用土地收入分配、生产资料折旧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五是成立社务管理委员会进行社务管理。选举产生社务管理委员会规模大的初级社建立生产技术、财务、劳动定额、治安保卫4个委员会小社根据需要设立4个小组各委员会或小组分工负责管理社内的一切事务。

合作社发展基本上是健康的,但也出现不少问题。有些地方发现社员退社、新社垮社等现象,引起一些农民不满。19551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5月,中共宿县地委开展整社工作。提出四项要求:第一,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第二,健全组织制度;第三,提高社员政治觉悟;第四,团结贫下中农。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中共濉溪县委集中整顿已建成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坚持按照自愿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做到事事与社员商量和讨论,得到了群众的拥护,调动了社员积极性。全县农业合作化运动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步伐,保持了发展、巩固、再发展、再巩固的稳步前进势头。整顿后,全县出现戴圩、鲁甸、孟楼、双堆、文甫等20多个合作化乡。至1955年底,全县共有初级社1051个,入社农户14.89万户,占总农户的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