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淮北

【红色淮北】五四运动在淮北

发布日期:2024-04-07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1919年,由北京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迅速席卷全国,掀起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浪潮。淮北地区的学生、市民、商人纷纷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声援北京学生

进步师生在临涣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


57日,宿县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址在今临涣)教师余松龄、邵剑南、王乔英、刘连芳和学生朱务平、刘之武、谢文韶、赵西凡、段紫亮等人,组织师生集会,号召各界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反对北洋政府的代表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取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收回被日本霸占的原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5月上旬,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址在今濉溪镇)教师李雪梅,濉溪第四国民小学教师沈春询和第三高等小学学生郑子瑜、王建东、文天情、丁茂修等人,召开声援会议。第三高等小学和各国民小学罢课3天,各校师生联合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5月中旬,濉溪各校师生集会,高呼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严惩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口号。5月下旬,县立第七高等小学(校址在今古饶)的师生和各界群众千余人集会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行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民罢市如燎原烈火蔓延淮北地区,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斗争持续不断。

19196月下旬,朱务平、郑子瑜等一批进步青年学生,冲破封建势力的阻挠,分别在二高小和三高小组建学生会。19209月,学生联合会和教职员联合会组织学生、手工业者和商民开展反对贪官污吏及抗税的示威游行。是年冬,组织开展反对吴雨樵、赵军九贿选省议员的斗争。这些斗争均取得胜利。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淮北地区的进步师生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开始向封建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进步青年苏少立在濉溪口创办《皖邮之光》,旨在反对帝国主义控制中国邮政激发了全省邮政系统广大职工的爱国热情。进步人士陈海仙赞同和支持新文化运动的观点,为师生购买、订阅《独秀文存》《胡适文存》《科学与人生》《新青年》等进步书刊。

群化团宣言


19221月,在外地读书的朱务平、刘之武、徐风笑、赵西凡、张华坤等返回家乡,总结了反封建斗争的经验教训,在临涣创建以求得真知识,改造恶环境,推翻旧制度,实现真人生为奋斗目标的青年进步组织——群化团。暑假期间,朱务平等组织召开群化团执委会议,决定扩大发展对象和地区,加强对外宣传和培训群化团员。1923年寒假,郑子瑜、王建东回到濉溪,与同学一起组建濉溪旅外学生会,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宣传。一些地区还开办书社和学习班、成立剧社,在城镇和广大农村向群众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淮北地区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在这场爱国运动中普遍得到了锻炼和教育,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党团组织的建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做了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