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红色淮北

【红色淮北】淮北燃起抗日烽火

发布日期:2024-07-10来源: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日战争由此爆发。1938年5月,淮北地区沦陷,日军在淮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渠沟、牛眠大屠杀。根据中共中央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入敌后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中共淮北地方组织发动群众,领导成立抗日武装,组建抗日救亡团体,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国共合作抗日。

淮北武装暴动使用的武器


宿县民众抗日动委会  1937年10月,戴晓东、孔子寿、李时庄、赵汇川等人成立宿县抗敌救亡社,孔子寿任主任。宿县各区先后成立救亡分社。创办油印刊物《救亡呼声》。12月,在抗敌救亡社的基础上成立宿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宿县9个区分别建立区分会。救亡社和动委会组织人员,深入城乡,宣传和组织群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宿县抗日游击总队  1938年6月,赵汇川在宿县西二铺,与李时庄、王香圃等成立有2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吕子荣任大队长。8月,宿县津浦路东路西的数支抗日游击队汇集到古饶乔店孜,组宿县抗日游击总队下辖8个大队,共1000人。司令周龙凤,副司令赵汇川,参谋长丁茂修,政治部主任先后为孔子寿、李时庄。游击队每到一处,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扩大党的影响,动员青壮年入伍,教抗战歌曲同年6月间,吕子荣、赵汇川率领刚组建的抗日游击队,在西二铺伏击从永城方向过来的日军,消灭10多人,打响了淮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第一枪,吕子荣等5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萧宿抗日游击大队  1939年2月,濉西第二批抗日武装成立,由萧县的部分武装和宿西逢源乡一部分武装组织起来,组建萧宿大队。大队长丁茂修,指导员于铁民。萧宿大队活跃在萧宿永边界地区,不久被改编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独立营。8月间,独立营和宿西另一些游击队合编为八路军宿西独立大队,约800人。12月,宿西独立大队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三总队八团,团长李时庄,副团长陈文甫。

相山抗日游击大队  1939年3月,中共淮北地方组织在濉溪区农民救国会和各联保武装的基础上,领导合编成立相山抗日游击大队。全队400多人枪,辖3个连。李秉枢任大队长,周从裕任教导员。7月,相山游击大队和萧县武装合编为萧宿永游击支队第三营,后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六旅十八团三营。同年6月的一天,驻扎宿县日军出动7辆汽车,满载日伪军,向宿永边发动突然袭击。当时,相山游击大队驻扎在石羊孙在李秉枢的率领下,巧妙利用地形,对日军进行伏击,战斗从中午持续到晚上7时多,击毙日伪军50余人

宿永抗日大队  1939年10月,宿永抗日大队成立大队长杨励军,教导员徐爱民。大队专门成立了便衣队,便于搜集日军情报,筹款和锄奸等。

隋堤游击大队  1940年11月,在南股、浍北、百善西3支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隋堤游击大队,下编3个中队350人枪

宿县抗日游击总队等抗日武装建立紧紧依靠当地群众,灵活机动地打击淮北地区的,成为抗日中坚力量。抗战期间,成千上万的优秀淮北儿女,纷纷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和地方抗日武装,走上抗日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洒尽满腔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