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
现代意义的“元旦”,是指公历1月1日。
“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说文解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即早晨的意思。因此,“元旦”即为一年的第一天早晨。
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周代是十一月初一;秦统一中国后,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恢复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相沿未改。
辛亥革命后后,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元旦放假一天,淮北的人们往往利用这一假日,探望老人,全家团聚。每逢元旦将至,人们或是绘制,或是购买贺年片,写上几句祝福的话语,寄赠给师长、同学、亲友。元旦早晨,多组织开展群众性环城长跑活动,参赛者众多。学校、机关,每当12月31日下午或晚上,都举办文艺晚会、联欢会、拜年活动。
情人节
2月14日是西方传统的聖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情人节英文译音是“瓦伦丁”,具有悠久的历史。古罗马时代的牧神节,就是一个情侣们的节日。是日男女青年欢聚一堂,姑娘们把表达爱情的祝词放在签筒里,小伙子依次抽签,抽到哪位姑娘的祝词,那位姑娘就成为他的恋人。
在美国,圣瓦伦丁不仅是青年人的节日,亲人朋友之间都可以互送小礼品以表达感情增进友谊。不少商店专门出售这类礼品,如装饰成心形的高级巧克力糖盒,或者系着红缎带的郁金香花束等。至于各式各样的情人卡,更是比比皆是。
情人节这天,淮北的年轻人把玫瑰花或巧克力、祝福卡送给自已心爱的人,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三八”国际妇女节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抗议活动,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12小时工作制和低薪。1908年3月8日,15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5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做为国内妇女节。
1910年,德国社会学家蔡特金建议,为纪念美国服装工人的罢工,应设定一天为“国际妇女节。”该建议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妇女社会学家会议接受,但并未定出具体日期。1975年开始3月8日订为国际妇女节。
1949年,中国将3月8日定为妇女节。这一天,全国妇女放假半天,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淮北在妇女节期间,用各种形式表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作出优异成绩的妇女,如评选“三八红旗手”和“五好家庭”等。组织妇女举办舞会、观赏电影、文艺演出、拔河、登山等文体活动。
植树节
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
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1980年3月12日,邮电部发行一套4枚题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邮票。
1982年,国务院颁布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淮北城乡春季栽树的习惯由来已久。每年春季,草长莺飞,春回大地,特别是3月12日前后,机关、学校、部队和各人民团体,纷纷到荒山、空地栽树种花。城乡人民群众的家庭或个人也都在庭院或房前屋后,自动栽种树木花草。
1985年,淮北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全民义务植树以资代劳制度,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990年在全市实行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相山被确定为市级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截至2005年,全市共有220万人参加植树活动,完成义务植树970余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提高到55%。2006年淮北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五一”国际劳动节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工人群众,都会组织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
1886年5月1日,美国几十万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举行罢工。这次罢工浪潮,席卷芝加哥、纽约、波士顿、匹兹堡和华盛顿等一系列城市,波及到美国的各个生产部门。芝加哥是这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斗争最激烈的城市。1889年,各国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大会决定接受法国代表拉文的建议,把每年的5月1日,作为全世界无产者的节日,以纪念芝加哥工人的英勇斗争。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城市的工人群众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1949年12月,中国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五一”期间,淮北各级工会表彰一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工矿企业多举办生产竞赛活动及文体娱乐活动。恋人们选择“五一”举行婚礼的也较多。
“五四”青年节
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大学为首的三千多名大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斥责军阀政府准备在巴黎和约签字的卖国罪行。在全国人民强大的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并通知参加“巴黎和约”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1939年,为使青年继承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国将5月4日定为中国青年节。
青年节期间,淮北城乡各级团组织表彰优秀共青团员和先进集体、各学校里举办歌咏比赛、演讲及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等。工矿企业则举办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五四”这天,有许多青少年组织打着团旗,走上街头,学雷锋做好事。
国际护士节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是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
1854到1856年间,沙皇俄国与土耳其之间发生在克里米亚的战争十分残酷,双方伤亡惨重,大量的伤病员无人照顾。当时,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自愿组织战地救护队,她率领38名女救护队员负责伤病员的护理,建立了医院管理制度,提高了护理质量,使伤病员死亡率迅速下降。1860年,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在英国的圣多马医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推动世界各国护理工作和发展护士教育。
1912年,国际护士会议倡议,世界各国医院和护士学校以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12日为国际护士节,以此纪念人类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
每年的护士节,淮北医疗卫生系统都举行纪念活动,表彰在医护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人物。
母亲节
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意,许多国家相继设立了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赞扬全世界的母亲。
据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安娜·贾维斯的母亲,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学校的总监,在教堂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当讲述到战役中英雄捐躯的故事时,不禁感慨万分,衷心希望创立一个母亲节来赞扬全世界的母亲。给失去儿子的母亲们一种慰籍、一个纪念日。
安娜·贾维斯的母亲死后,安娜·贾维斯立志要实现母亲的愿望。她向社会呼吁,倡议设立母亲节,获得各方面热烈的支持,许多地方纷纷邀请她前往演讲。1907年5月,她亲自在费城教堂安排仪式,组织活动,要求参加者胸前佩戴白色石竹花。引起了不少人的关心和兴趣,翌年便有更多的教堂纷纷组织同样的活动。人们一致同意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
母亲节胸前佩戴石竹花,颜色是有讲究的,那些失去母亲的人,佩戴白色石竹花;母亲健在的人则佩戴红色石竹花。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想起辛勤操劳、哺育儿女的母亲。人们总要想方设法使母亲节愉快地度过节日,感谢她们一年的辛勤劳作。通常是向母亲赠送卡片和礼物,每个母亲都会满怀喜悦的接受孩子们和丈夫赠送的玫瑰花或其他花束、糖果、书和纪念品,特别是当收到小孩子们动手制作的上面用腊笔稚气地写着“妈妈,我爱你”的卡片时,更会感到格外自豪和欣慰。让母亲轻轻松松地休息一整天,这一天丈夫和孩子们把全部家务活包下来。成为最深厚的礼物。
“六一”国际儿童节
6月1日,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改善儿童的生活,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1931年根据中华慈幼协会的建议设立每年的4月4日为中国的儿童节。
1949年12月23日,将6月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与六一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
淮北城乡小学、幼儿园“六一”这一天多举办歌咏比赛、文艺演出、趣味体育比赛,并邀请儿童家长与儿童们一起参加文体活动。
“六一”这天,公园免费入园;各影剧院有儿童影片专场放映;新华书店的图书,对儿童打折优惠出售。许多小学生在这一天高兴地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
父亲节
父亲节是表达对父亲敬意的节日,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父亲节是由美国人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1909年倡议设立的。
家住华盛顿的多德夫人早年丧母,有5个弟弟,姐弟6人的抚养教育负担全落到了父亲身上。父亲每天起早贪黑,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既当爹又当妈,自己则过着节衣缩食的节俭日子。多德夫人切身体会到父亲的关爱,感受到父亲的善良与伟大。她长大后想到所有的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深感父亲牺牲精神应该得到表彰,做父亲的也应该像母亲们那样,有一个让全社会向他们表示敬意的节日。
她给华盛顿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建议把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州政府被她的真情所打动,采纳了这一建议,把日期定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据说,6月的阳光是全年中最炽热的,以象征父亲对子女的爱。
1910年6月,人们在华盛顿庆祝了第一个父亲节。当时,父亲已故的人佩戴一朵白玫瑰,父亲健在的人则佩戴红玫瑰。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直到1934年6月,美国国会才统一规定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
目前,这个节日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民众的普遍认同。每到这一天,子女们总是向辛劳的父亲致以敬意。
“七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到我国。各地相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1941年党中央决定将1921年7月“一大” 召开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七一”期间,淮北党组织召开庆祝会或报告会,各影剧院上演歌颂党的光辉历程的影片。党组织也在这期间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和举行新党员宣誓仪式。
“八一”建军节
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也叫“八一”建军节。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风山胜利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个决定。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八一”期间,淮北各企事业单位都派人到烈军属家里进行慰问,举行转业、复员军人座谈会。文艺团体组织慰问演出。各级政府往往表彰拥军优属先进集体和个人,也有些单位评选“贤内助”,表彰那些表现突出的军人家属。
教师节
9月10日是中国的教师节。
1932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上海等地的教育家们提出以农历六月六日为教师节的建议。不久,国民政府同意确立。1950年,周恩来总理提议将教师节并入“五一”劳动节。随后,国家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作领导人发表书面谈话,将“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作为教师节。但因劳动节是全国性的节日,活动内容很多,而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多少实际意义。1984年12月9日,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王梓坤院士向《北京晚报》倡议在全社会推动尊师重教之风,设计一个教师的节日。北师大著名学者积极响应,联合提议设立单独的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教师节期间,淮北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评选、表彰先进教师;举办演讲会,歌颂教师这一职业;举办教师的书画和摄影艺术展览;进行教学基本功比赛等。近几年来,又兴起邀请学生家长来学校座谈,请企业家们赞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并开展一些尊师重教活动。
“十一”国庆节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我们伟大的新中国的国庆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在隆隆的28响礼炮声之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毛泽东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广场上,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二十八年的光辉历程。
10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盛大节日。
国庆节期间,淮北各机关、学校、街道、部队和工矿企事业单位,升国旗,张贴欢度国庆的大幅标语,门前挂大红宫灯。国庆节前后还举办国庆文艺晚会。
淮北已形成的活动习俗渐渐趋同于春节,即“十一”全家团聚,10月2日小夫妻俩回娘家。家家都围绕吃、喝、玩进行活动。此时正值仲秋,许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往往利用这一假日外出旅游。城乡青年,多在国庆节期间举行婚礼。
记者节
11月8日是中国的记者节,源于新中国记协的成立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国民党为维护其统治地位,对坚持正义的新闻工作者加以迫害、逮捕乃至杀戮。1934年8月,杭州记者公会向全国新闻界发出通电,倡议定9月1日为记者节,得到不少地区的响应和认同。1934年9月1日,杭州、北平、南京、太原、厦门、青岛等地的新闻界,都举行了纪念庆祝活动,1935年“九一”记者节得到全国的认同,天津《大公报》并为此发表了《记者节》的短评,要求政府积极地解放言论。随后,国民政府承认9月1日为中国记者节。
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但因当时没有确定具体日期,我国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以来一直未过记者节。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记者节,仍未确定具体日期。
中国记协建议以中国记协成立日作为“记者节”的日期。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把11月8日中国记协成立日确定为“记者节”。
圣诞节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谓圣诞节。它是西方各国最主要的节日。
圣诞节原是基督徒为庆贺耶稣诞辰而定的一个节日。最早把公元一年定为耶稣诞生之年。354年,基督教派中的多数派,把罗马帝国密司拉教12月25日纪念太阳神诞辰的节日定为圣诞节,旨在取耶稣为“正义的太阳”之意。后来圣诞节已不再只是宗教的节日了,而逐渐社会化,成为政府规定的公众假期。
圣诞节的风俗来源于《圣经》中的传说。入夜耶稣降生,圣母马利娅把耶稣放在马槽里。夜里,天使光临到伯利恒郊外,通过牧羊人把这一喜讯传给更多的人。耶稣诞生在夜里,圣诞节的庆祝活动也从12月24日夜间开始,半夜时分达到最高潮。这一夜被称为圣诞夜,也称平安夜。平安夜里,最有趣的要数“报佳音”,象征天使在伯利恒郊外向牧羊人报告基督降生的喜讯。深夜来临,教堂里的唱诗班挨家挨户到教徒家门前唱圣诞颂歌。唱到谁家家人便走出来加入歌唱。一家家唱去“报佳音”的队伍越来越大,欢乐的气氛汇成海洋,常常持续到天明。
平安夜这天,家家都要扎圣诞树。当晚,全家人团聚在客厅中,围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和爱,祈求来年的幸福。扎圣诞树习俗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现在圣诞树已风靡全世界,所采用的树木也不仅局限松树或棕树,用塑胶制成假松树也登上了舞台。
每逢圣诞节,人们便要在小杉树或小松树上挂满礼物、彩花和彩灯,树顶还装上一颗大星。当彩灯点亮后,圣诞树光华四射,分外迷人。有时一家人还要蒙上眼睛,轮流到圣诞树前摸彩,取得自己的礼物。此外家里一人扮成圣诞老人,为大家分发礼物。相传圣诞老人是当年小亚细来米拉城的主教圣尼古拉斯的化身。他为人仁慈,乐善好施,生前做过许多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把他称为爱护儿童之神。他的故事在欧美已经传为神话。据说,有一次他偷偷把三袋金子从烟囱口扔进去时,有一袋恰巧掉进晾在壁炉上的一双长统袜子里。于是在长统袜子中装礼物送给儿童的习俗便流传下来了。圣诞老人在孩子们心中真是既亲切又神秘。
为圣诞节添姿增色的还有圣诞蛋糕。人们常常把圣诞蛋糕做得新奇漂亮,上面用奶油或果酱浇“圣诞快乐”的字样,四周插上特制的圣诞蜡烛。点燃之后,由主人吹熄,然后大家分吃蛋糕。
圣诞节是世界各国人们最喜爱的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如今,过圣诞节在包括淮北在内的我国各地已普遍流行开来。众多商家借此进行商业炒作的味道较浓。不少大商店为了拉生意,在圣诞节期间专门雇身高体胖的人装扮圣诞老人。在店中同儿童拍照并散发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