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
淮北地区的剪纸艺术,融合了南方的纤巧秀逸,北方的浑厚苍劲。而每一位艺术家又独成一体,令人目不暇接。剪纸是在纸上剪出来的画,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子、桌子、柜子……等,以表达自已的喜乐、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又称之为“剪画”或“窗花”。剪纸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多取材自喜庆节令、五谷丰收、民间戏曲故事、儿童、动物等,既饶富情趣又装饰美观,故深受大家喜爱。在今天,剪纸不再局限于应用的范围,俨然成为艺术形式的一种。
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经过几千年的结艺演变现已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精致华美的艺术品。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都带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 ”谐 音,“吉” 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 淮北地区中国结编织爱好者较多,在城乡集贸市场,到处可见琳琅满目的中国结产品。
盆景
盆景是淮北地区民间工艺品之一。我国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史料中发现,盆景的起源有近四千年的历史。近年来,淮北市成立了盆景协会,经常举办盆景艺术展览。
根雕
根雕工艺在淮北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根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像做装饰品。淮北的根雕属于徽派根艺,但是又不同于皖南的根雕。由于地区自然气候的差异,自然植物的品种不同,淮北根雕在选材和艺术风格上,更接近中原一带。淮北的根材檀香、紫檀、樟木等较少,大多使用松、榆、槐、梨、枣、桑等质地坚硬、光滑、细腻,纹理清晰的树根进行艺术加工。根材采集后,要去皮清污,然后构思造型。构思好了,就可动手加工,裁截掉多余的根须,断面加工成自然洞穴,凸面加工成瘤状,以抽象、夸张、朦胧的形象体现树根的天然形象,达到自然美的效果。有些根料残缺不全时,也可选用同一质地的根料进行拼接,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根雕就是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过去,根雕一直以民间艺术形式存在着,这使根雕市场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根雕也慢慢向市场化过渡,通过市场,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如今,根雕不仅拥有使用价值,更提供了艺术欣赏价值,在商场茶楼、宾馆酒店、公司大厦和家庭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淮北地区根雕艺术专营店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创作更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陶瓷画
淮北濉溪、烈山淮北的以及临涣煤矿有陶瓷画艺人,潜心研究和创作陶瓷画。陶瓷画是一门陶瓷工艺,取材多样,有山水、花鸟、人物、写实等。其表现形式不仅继承了传统绘画技法,更大胆借鉴了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油画、水彩、水粉等都可以在瓷画上得到全面的表现;陶艺技法中的雕刻、捏花、印花、彩绘等表现手法也在瓷版画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陶瓷画以其独有的历史积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它与其他形式的装饰画相比更显魅力。淮北市陶瓷画没有形成市场规模,有些工艺已经失传。
泥人
“泥人”是北方流传的一种民间彩塑。淮北地区也有一些捏泥人为业的艺人,每逢过年过节,在庙会和集市上,挑个挑子或者推着小车,摆放着自己捏的泥人到处叫卖。这些泥人作品,有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也有小说戏曲中的角色,有表现劳动人民现实生活中瞬间的形象,有正面人物,还有反面人物。艺人在泥塑中运用绘画技巧,使作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较强的观赏性。
面人
捏面人是淮北民间工艺之一。捏面人所用的原料是江米面,也就是糯米面。不过它是先和普通的面粉加水揉制成,然后又加上糖和麻油再煮、再揉。揉到面软硬适度,塑而不变形为止。之后分门别类地调颜色。 面人多取材于古典民间戏剧人物。捏面人者工具不多,但很特别。剪刀、牛骨签、小梳子之类的工具是不能少的。艺人们手拿工具,在各种颜色的面团上挥动,一团粉红的面脸上,就添上了眼睛、鼻子、嘴、耳朵、头发,甚至还有牙齿、头饰。身上的衣服,也配备齐全,还有因姿态而造成的衣褶。脚上有鞋,手有手指,手里舞刀弄剑,更劲道十足,一点也没有“面人”的感觉。
糖人
制作糖人是淮北民间的一种手工艺,制作者多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是勺形和铲形的。
糖人是以蔗糖和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据说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的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画,时称戏剧糖果,后来也被称作稠糖葫芦、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饴、糖宜娘、糖官人、糖宝塔、糖龟儿等。
按照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吹糖人是把糖料吹制成各种造型。制作时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麦秸杆挑上一点糖稀,再对这麦秸杆吹气,糖稀随即像气球一样鼓起,再通过捏、转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种造型。最后用竹签挑下,冷却后成型。吹糖人以动物造型居多,体态丰满,常见的是以十二生肖为内容。吹出的糖人质地很薄,易碎。 画糖人就是在石板上用糖浆画。石板多用光滑冰凉的大理石,用时在上面涂一层防粘的油。糖稀熬好后,用小勺舀起,在石板上浇出线条,组成图案。待造型完成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稍侯凝结便可以插上草把出售了。 塑糖人,即用模具塑造。塑出的糖人有罗汉、财神、寿星、狮子、宝塔等。
糖人不易保存,过去甜品短缺时,在把玩过后会吃掉糖人。现在的人们多觉得很不卫生,就很少去吃了。
草编
淮北民间草编工艺较为流行。草编是利用各种柔韧的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而成的工艺品,其原料生长地域广泛,而且易得易作。
在淮北地区,民间草编织工艺按料的不同可分为麦秸草 编、玉米皮编、蒲草编、琅琊草编、马拌草编、三棱草编、稻草编、麻编 等等。其中以麦秸草编、玉米皮编、蒲草编最为普遍。按编织物的用途分类,属于用器类的有篓、筐、盒、盘、箱、茶垫、坐垫、筷笼、饭包、菜筛、锅盖、扇子、花盆套、纸篓、信插、茶杯套、草玩具等等;属于衣着一类的有草帽(有礼帽、童帽、斗笠、太阳帽、麻帽种种)、草鞋(有传统的冬季穿用的 “蒲窝”,也有各式拖鞋与凉鞋)、蓑衣、玉米皮凉衫等等,家具一类的有草屏风等;建筑及室内装饰类有 草地毯、灯伞、墙壁装饰纸、草墙纸等等。
绣花鞋
绣花鞋是淮北民间手工艺之一。这种手工艺品是鞋文化与刺绣艺术的完美结合。淮北绣花鞋绣纹主题来源于生活,表现的是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其有花鸟草虫、飞禽走兽、爪蒂花果、山川风物等。最常见的是小孩穿的虎头鞋。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 、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民间制作此鞋时,还常用兔毛将鞋口。虎耳、虎眼等外镶边,红、黄 、白间杂,轮廓清晰。孩子穿上虎头鞋唇后,兔毛随风飘动,虎头也就有了动感。穿虎头鞋的时间,是在一岁左右。此时的儿童跃跃欲试,想要走路,但又离不开大人的搀扶。这时父母给孩子穿双虎头鞋,利于孩子脚踏 实地。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认为虎是百兽之王,穿上虎头鞋可以辟邪恶保平安,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妇女穿的吉祥图案有莲生贵子、榴开百子、双蝶恋花、龙飞凤舞等,寓意着生命的赞歌和美满的人生。
扎纸糊
淮北民间有扎纸糊的习俗,也就有了不少的扎纸匠人。扎纸人纸马的匠人,手艺很高明,只要是你说得出来的东西,他都能做得惟妙惟肖。扎纸糊在淮北遍及城乡,除了扎糊一些彩灯、顶棚、屏风、节日娱乐用的竹马、龙灯、彩车等,更多的则是为丧主扎制丧葬品。扎纸糊出自古代礼俗。对于天地神鬼的崇拜,古代的祭祀活动是用真人来祭天地神灵的,为祭祀供品的运用。古代的祭祀活动是用真人来祭天地神灵的,扎纸糊取代了活人祭祀陪葬的习俗。旧时扎纸糊主要是金童玉女之类,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的扎些轿车、电视机、电冰箱、电脑等高档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