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革命纪念地
淮北曾是淮海战役的重要战略基地。昔日,这里作为战场,炮火连天;如今这里成了革命纪念地,留下无数烈士的英魂,诉说着战时的红色记忆。
【文昌宫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临涣文昌宫始建于唐代,原名尚书宫,又名藏书宫。是一组略带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居。灰墙灰檐,红方格窗棂。武则天继位后,授旨全国各地将尚书宫改为昌帝庙,这时的临涣文昌宫也就随着改称临涣昌帝庙。武则天出巡江南的时候,昌帝庙又被大兴土木地改造为一座行宫。宋朝末年,随着全国的大趋势,临涣昌帝庙又易名为文昌宫,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唐宋时期,科举考试使平民百姓有机会靠读书做官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这是一条太过狭窄的羊肠小路。为能顺利取得功名,人们自然会转向寻求神灵的帮助,于是主管人间功名利禄的文昌神星就显得异常明亮了,成为众多学子和文人士大夫真诚拜谒的神灵。那时,临涣文昌宫里常常跪满了求取功名的学子们,最热闹的时候,当数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这是文昌诞辰纪念日,当地官府要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文人学士都要到文昌宫里奉祀神灵,供奉祭祀大典和吟诗诵文活动形成了热热闹闹的文昌大会。文昌宫成了历代读书人的许愿福地。白居易在寓居宿州符离东林草堂时,与符离五子一起游览临涣,曾逗留在文昌宫里,和当地的一些文人雅士吟诗作对。诗人孟浩然,也曾泛舟浍河,游览临涣,拜会裴明府,焚香文昌宫。
淮海战役时,文昌宫曾是总前委旧址,一座高大宽敞的庙宇,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南北长100米,宽33米,前院是空地,后院西侧有一四合小院,青砖筑墙,小瓦铺顶,颇具农家特色。庭院正房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首长研究制定作战计划的地方,东西厢房是睡觉和指挥办公的地方。于是,长着几棵参天大树的中间庭院,便日夜晃动着总前委首长们忙碌或者小憩散步的身影。后来,因为作战需要,为保证指挥部的安全,就把前总委迁移到了距文昌宫7.5公里的小李庄。小李庄人口稀少,又交通较为闭塞,村子的东、北两面沟塘相连,村子周围树林稠密,是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各位领导人就在这里,进行着紧张又严肃的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召开了多次重要的军事会议,研究制定了战役的作战方案,为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殚精竭虑。
今天的文昌宫经历了时光的消磨,仅存青砖小瓦的四合小院仍矗立于旧址,后经过省、市、县的拨款重修,文昌宫貌若从前,里面陈列着总前委当年的部分文字资料和20余幅照片,以及首长曾使用过的木质宽面床、方桌、三屉桌、椅子、长凳等。一字一物都记录着,革命英烈们在战争年代共同度过的艰苦岁月,一起走过的风雨历程。
1980年5月1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评定总前委旧址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2006年6月,被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宫将使这些珍贵的革命记忆世代永存,人人传颂。
【双堆烈士陵园】 位于濉溪县城东南52公里,双堆集南部的双堆烈士陵园,始建于1976年元旦,1982年4月14日竣工。陵园长380米,宽240米,占地9100平方米。在陵园的中部高地上有一座醒目的纪念塔。塔身由大理石砌成,塔基三层,高22.5米,巍然屹立,庄严肃穆。纪念碑上的碑文详细记述了双堆战役在整个淮海战役中的重要作用,为此,邓小平于1980年5月20日为纪念碑题词“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一句诚恳的褒奖,使英烈们的功绩与历史同在,与日月同辉。
陵园的四周砌有围墙,并兴建了东西大门。园内栽植松柏,四季常青。清明之时,附近的青少年和广大群众都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扫墓,怀念烈士,并进行传统革命教育。鉴于双堆战役的伟大历史意义,1983年3月12日,双堆烈士陵园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屠杀遗址】 在淮北市的杜集区和濉溪县,分别存在着日本侵略者在1938年留下的大屠杀遗迹,即杨树行万人坑和渠沟公墓,这两处遗迹记录了日寇在侵华战争中制造的两起惨绝人寰大屠杀——牛眠大屠杀和渠沟大屠杀,这两次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
牛眠大屠杀发生在杜集区牛眠村,在该村袁庄煤矿的矸石山上有一个战时留下的万人坑,距相城约35公里,称为“杨树行万人坑”。1938年农历四月二十三,420名日本侵略军将抓获的1780名手无寸铁的无辜群众,不论男女老幼,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本侵略者血腥屠杀后,牛眠村一片断壁残垣,白骨累累,萧索凄凉,成了白骨露野的“无人村”。为纪念被日杀害的无辜群众,原萧县曾在此建纪念馆。1981年5月,随行政区划的变更划归淮北市,今在牛眠村制药厂内。2000年,牛眠万人坑被杜集区委命名为杜集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
1938年4月,日本侵略者在渠沟进行了惨绝人性的大屠杀。日本侵略军在这次暴行中,共杀害村民264人,700多间房屋几乎烧毁殆尽,牲畜、粮食被抢掠一空。残暴的日本侵略者欠下了渠沟人民一笔血债。为哀悼在渠沟大屠杀中罹难的人民群众,在此建有渠沟公墓。
二、梵寺古刹
淮北寺庙众多,且大多位于群峰环抱的松林深处,香火鼎盛,前来进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
【显通寺】 显通寺,即相山庙,又称显济王庙,始建于晋。位于龙山、虎山两峰之间,三面环山,树木葱茏,环境优美。“显通寺”这一名号,并非建寺之初就有,此名号的由来颇有历史渊源。最早是晋武帝司马炎诏令诸侯祭祀界内山川之神,沛国令郭卿建庙,始无庙号,至宋元丰八年,才赐“显通”庙号。此庙曾多次遭到破坏,历代都有修复,现存的庙宇是清代所建,民国年间重修。周围百姓年年来此祭祀,以求“兴云播雨,稼穑以丰”。
显通寺是一座气宇轩昂、高大宏伟的千年古刹,占地两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伟。庙门为谯楼式建筑,上有清人叶炳所题“万里缊纶来福地,九天佳气绕名山”的对联。四进大院,布局疏朗,院内古柏、银杏参天,郁郁苍苍,遮天蔽日,且落叶无声,使古刹越发显得幽静。尤其让人深刻的四棵古柏,枝叶繁茂,老当益壮。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佳句。清代桐城人左枚写的《相山》一诗,最为有名,诗曰:“相山名胜地,古刹自何年。更想清幽处,人稀月影园”。尾联中的“月影园”,十分写意,描写的正是那四棵苍松古柏从明亮的夜空筛下月影的真实情景。就算是今天,倘若在月明之夜来到寺院古柏前小憩,也能领略到“月影园”的美妙意境。
寺内楼阁有35间之多,其中山门奎楼3间,宝藏室3间,走廊14间,东西配房各7间,大殿5间,后殿3间,戏台1座,六角亭1座,新建碑廊1处,廊内有自宋、元、明、清历代庙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清乾隆皇帝的御书“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晋写的“渗水崖”碑刻最为引人注目。当时,还曾为“惠我南黎”碑建了贮碑亭,可惜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至今,民间还流传着有关“惠我南黎”碑来历的传说。大殿后院为先贤祠,供有宋始祖微子的牌位。寺内现存建筑结构为清代式样,除部分屋面为玻璃瓦,大多数房屋均为青砖小瓦,两面坡式的建筑。
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副司令员曾在此召开高干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制定“华东野战军第十四号令”。1985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显通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以来,市政府曾多次投资维修显通寺,并于2006年4月,在大殿北面建大雄宝殿,设计风格集南北古寺于一体,气势宏大,具有鲜明的现代风格,又为淮北市增添新的人文景观。
每年农历3月18日,是约定俗成的相山庙会,这一天,远近百里的乡民纷纷前来赶会,数十万人相聚,庙前人山人海,香火缭绕,热闹非凡。庙会期间,货棚满城,戏曲连台,人声鼎沸。相山庙会俨然成为淮北市历史悠久的民间活动,颇具民俗风情。
【天藏寺】 天藏寺位于显通寺西山坳的深山幽谷之中。南对奶奶山,东临寨墙山,北依凤凰山,西面是石佛谷,群峰环抱,一水萦回。光绪《宿州志》记载,此庙建于明代天启年间。
据说,古人在石佛谷中,填石数丈,砌成石坪,把天藏寺建于其上。寺庙大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屋檐高1丈5尺,长3丈6尺,宽2丈余。塑如来、文殊、普贤三佛,两厢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三尊佛像的后面造有假山,假山的上面绘有云龙,还绘有昂首听经的大鹏金翅鸟。神台背后,依附着地势建造了一座千佛山:托塔天王、四大金刚、千手千眼佛等,雕塑技艺,巧夺天工,奥妙无穷。大殿的后面,释迦牟尼像依山石雕刻而成,高1丈2尺,闭目合掌,形神肃穆。石像之上垫三块砖作为后墙,前墙砌石高7米,建成殿堂。
现在寺庙的大殿已经损毁了,后面相距一步,有一间石室,室中供奉着天然石佛像,东面有一口石井,连着石井向上不远处,还有一个石窟,窟中坐着一尊观音抱子的石像,闭目安详,形神肃然。
寺门前有一株高约30米的银杏树,3人环抱有余,这棵银杏有上千年的树龄,是当地的“树王”之一。距寺不远的黄里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西有唐槐一株,现虽枯朽,但树干依然屹立村头。村西有松林百株,参天覆地,浓荫连绵,松涛飒飒,等到夏天来临,许多游人在此休憩,贪享这炎炎夏日里的一抹阴凉。
【大方寺】 大方寺,古名芳岩寺,又名五佛金光寺,位于龙脊山。大方寺始建于东汉,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经唐、宋、元、明、清多次重修。
大方寺四面环山,坐西朝东,背倚龙脊山,面对南北山。寺院占地50亩,环境清幽古朴,风景秀丽。林木遮天蔽日,有原始森林面积两千亩,蔚为壮观,树木百余种,其中不乏珍贵品种,有1700多年的青檀古树,人称“九龙檀”,青檀历经沧桑,虬枝劲发,夏日纳凉树下,清风徐徐,蝉鸣阵阵,实为绝佳境地。山上还有800多年的橡树和少见的菩提树、铁木树、柏栗树、黄杨树等珍贵树种。古稀珍奇,于此曲尽风光。
大方寺一度香火鼎盛,据考,该寺院在其盛时,有房屋50多间,僧人达百余人。前有大雄宝殿、佛雕、内有五百罗汉堂、祖师殿,佛像俱全。民国时期,寺院一度被土匪占据,寺院中的文物以及所属亭、台、楼、阁遭到破坏,十分可惜。20世纪50年代后,寺院交宿县地区林场管理,后经“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大部分庙舍、钟、鼓文物被毁坏殆尽。今仅存北厢房3间,南厢房4间,残破碑文2块,石桌1面,石鼓2个,占地面积仅约12亩地。后经地方热爱家乡人士捐助,修复了简陋的殿堂3间,佛像3座。
寺院后有龙云洞,寺院南有60米高的陡石崖,崖石中有小房一间,供武僧打坐练功。小房旁边存有“大佛”字样,陡石崖顶端有练武台,陡石下有仙人洞一个,洞前60米处有小寺一座,寺院西边有山泉一处,名“果老泉”,清泉潺潺,长流不断,泉水甘甜。西崖的斧劈崖为峭壁,其上有芳岩洞。民间传说该寺为张果老少年出家修行处,其修行、食参精成仙等种种传奇遗迹多达10余处。
【华佗行宫】 华祖行宫是后人为感念华佗而造殿宇,在今南坪。相传,三国时的神医华佗,为民行医,跋山涉水,遍游神州各地。一天来到南坪,在南坪集上逗留了近两个月,当时就住在浍河岸边的一个茅草屋里。居住期间,为当地的百姓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解除了不少人的疾苦病痛,特别是给一位老人刮骨疗毒,治愈了“连疮腿”,因而声誉很高。华佗去世后,南坪的村民们感念华佗的恩德,就把华佗住过的这个茅草屋保留了下来,又在屋前立了一块“华佗旧居”石碑,后来,为了更好地表达对华佗的感激,当地居民纷纷解囊集资,在华佗居住过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华祖行宫”,亦称“华祖庙”。逢年过节,前来献果烧香的人络绎不绝。
三、遗址陵墓
沧海桑田,4000多年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留下极其丰富的馈赠。俯首皆是的秦砖汉瓦、巍峨的临涣城墙、柳孜沉船出土,斑驳的文化古迹,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繁华与辉煌。
【化家湖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化家湖位于淮北市东部,距市区约15公里。传说化家湖市古代的“砚墨城”。20世纪60年代,兴修水利时曾在湖南部挖出石块,上刻“砚墨城南关”。据老人回忆说旧时有石板路通湖中,可能是古街道。化家湖湖光山色、蓝天白云、风景秀美、文化内涵厚重。据勘察,化家湖属新石器晚期遗址文化,20世纪80年代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共姬墓】 共姬墓俗称“皇姑墓”。“共姬墓”是处很有名声的历史文化古迹,不但在当地很多人知晓,即使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古代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也在其著作《水经注》中对该墓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共姬原名伯姬,是鲁宣公之女,鲁成公的妹妹,公元前582年,嫁给宋国共公,故名“共姬”。共姬墓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坐落在横穿淮北市区淮海路西端,北枕相山西脉,南望百里绿野,其地势之超绝,正是古代帝王后妃理想的墓葬之处。墓丘周长400米,坡长60米,占地面积十余亩,原有“周宋共姬之神道”和清“周宋共姬墓”两块石碑,只可惜,墓碑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损毁,如今只剩下“共姬墓”三个字仍留存于世。2004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墓葬结构及墓字石的书体考证,一说此墓为汉代大型墓葬,并非共姬墓,但另一说也可能为叠墓,上为汉墓、下为共姬墓。1966年发现带有“吕朱笔”、“看皿宋石”、“山阳玉敬”等墓字石5块。1968年2月14~16日发现有“国王季”、“山阳”、“梧李高”、“山阳文小”、“鱼目”等墓字石8块。1975年7月4日相山公社文化站在西城大队农民家中发现“山阳荫伯子”、“砀张石”、“文阳”、“山阳斋文石”、“郡戌式张沛石”、“杨田伯”、“山”、“国王季”、“须陈”、“文阳”、‘伯子”等墓字石21块。1979年6月发现“单父胡元”、“万馀□种”2块墓字石。墓字石的发现,对研究古相城的历史及我国书体的演变和汉字的简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可惜至今幸存者无几。
据说,公元前543年夏,宋宫中夜间起火。宫人劝共姬避开。而共姬却拘守礼法,认为“妇人之义,傅母不在,宵不下堂”,然而,当时“傅”在,“母”不在,为等“母”到来,共姬迟迟不肯离开,最终葬身火海。在那时,共姬的做法大受各诸侯国褒奖,并且被奉为坚守礼法的典范载入国史。但在今天看来,共姬一味拘礼,不懂变通,终致丧命的做法,实在是愚昧极了。然共姬墓经历无数变迁,仍旧“岿然独存”,这大概是后人对共姬的同情怜爱,为她的陵墓求得了一份安宁。
【子张墓和申详墓】 颛孙子张,名师,字子张,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名人,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生,得孔子真传,是众弟子中成就突出的代表之一。公元前479年孔子殁,子张服丧三年后离开鲁国,但因久居于外,不便再回故园,于是在春秋末年将家迁来萧县城南30里的堀坊村,即今淮北市朔里镇西北四里余的刘屯。该村村头有子张及其子申详墓,墓园占地约1.2顷,有围墙、祠堂,园内多树;子张墓居中,据《堀坊志》记载“墓高丈余,为三进三出的院子,前有牌坊,分前厅,大殿,后殿规模宏大,雕刻精细,富丽堂皇。石犬、石人、石马,碑刻,后淤积与地下”。其右前方为申详墓,较小。可惜这一重要文化古迹在那“十年浩劫”中被完全摧毁,夷为平地。现今石台镇学田三姓庄有若干以颛孙为姓的家族,即子张的后裔。当时的子张墓恢宏如此,可见当时人们对博学之人的敬重,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淮北汉墓群】 古城汉墓 为东汉晚期墓葬,坐落在铁佛镇古城村。墓葬高出地表10米,现有封土总面积一千六百平方米,共有东西两个墓葬,占地面积三百平方米。两个墓葬的券门相通,风格相异,一个墓葬为石梁框架结构,其上用砖做拱顶,呈覆斗形番顶结构,共十二室十四个单元,结构复杂,石梁上皆有雕画,手法为浮雕、刻线等,内容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还有开明兽、麒麟、天禄、三足鸟等珍禽异兽,瑞兽之间,相戏相搏,栩栩如生。另一墓葬,有六间墓室,砖石结构,皆为砖券,砖壁上发现有“元和五年”的字样,大青砖铺底,同为番顶,石刻相似,梁上雕画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点将台汉墓 位于淮北市方顶社区。光绪《宿州志》载:“相王城东有方顶村,上下土台十余座,相传春秋时襄公会盟之所”。民间则传说当年汉朝开国大将韩信曾在这些土台上点兵点将,号令千军,因此得名“点将台”。淮北市建市后,保存下来的仅有三座土台。经文物部门实地考察证实为汉代墓葬。每座墓葬占地约1000平方米,高约6-7米。墓葬出土有铜缕玉衣片等珍贵文物。19988年,被列为淮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北市还有刘窟古墓群、将军墓、双垅孜汉墓群、常家古堆汉墓等等几处汉墓群。
【临涣土城遗址】 临涣土城位于临涣集,环临涣集一周,近似于一个正方形,整个城郭东西长1409米,南北宽1394米,周长5606米,总面积196万多平方米。该土城南临浍河,东、西、北三面皆为平坦耕地。街道和村落大部分集结于土城东南部的浍河北岸,岸边有三个突出高地,其中以观星台最大。
临涣土城历史悠久,城垣上有古代的烽火台,均高出城垣3米左右。城垣四周还有望角台。城北有一条长约1500米的护城河,城南以天然的浍河做屏障。古城内外原有许多名胜古迹。城内先前有一座南阁,是古城的南城楼,也曾显赫一时,南阁飞檐翘角,高耸平原,每当朝霞或夕阳之时,云霭缭绕,金碧辉煌,宛如一座十分美丽的蓬莱仙宫,临涣古城废后,城郭残缺,唯南阁巍然独立,颇为壮观,但终因日月更替,斗转星移的历史变迁,昔日的土城已面目全非,城内建筑物几乎全部坍塌,南阁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殆尽,城郭残缺不全,虽然如此,承载着临涣历史的土城遗址依然巍峨存在,残缺中仍可见它往日的雄伟壮观。
【桓君山藏书处遗址】 桓君山藏书处原是桓谭起居讲学的地方,桓谭是相山地区最为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该遗址原位于淮北火车站南,城里蔬菜乡的菜地里。现仅存明崇祯年间,任文石所立碑记:“桓君山藏书处”。碑全高约1.95米,露出地面高为60厘米,宽40厘米,厚33厘米。
桓谭是我国历史上坚持真理的进步思想家,文字成就显著,生前在此讲学颇负盛名,前来向他讨教学问的人很多,如今若不经意走近此处,似乎仍能听到抑扬顿挫的吟诗声和风吹书页的脆响。桓君山藏书处遗址虽仅存一块石碑来铭记桓谭生前琐事,但他的一生抱负和进步思想却是留给后世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柳孜运河遗址】 柳孜镇,位于濉溪县百善镇西,省道宿永公路穿街而过。柳孜镇始建于东汉,因隋唐大运河的通济渠横穿该镇,这里成为唐宋时期淮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逐渐繁荣,“运漕商旅,往来不绝”。后因黄河泛滥,洪水夺淮入海,通济渠从此淤积,商路不复畅通,柳孜镇也一并衰落下来。
1999年春夏之交,宿州至永城濉溪段的一次公路拓宽工程中,这座被隐藏了上百年之久的古镇横空出世,后经批准,5月4日,由省、市、县三级考古人员组成的发掘队进驻柳孜集,经过长达半年的勘探考察,共发掘出完整的石构台体1座、唐船8艘。大批唐宋名窑瓷器、钱币、铁器、石器等,其中瓷器的品种最多,有青、黄、白、黑、白底黑花。外黑或酱,内白等许多釉色,一般釉质较粗,少数青、白釉较细。瓷胎多为较粗的泛黄或灰色胎,少数白瓷胎洁白细腻。从瓷器釉色的造型辨认,有寿州窑、萧窑、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越窑、钧窑等隋唐时期的窑口。遗址中出土的瓷器数量之多、窑口之众、品种之丰富,实属罕见,为研究唐宋陶瓷业的主产、远销、外销等方面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柳孜运河遗址的考古重大发现为一千年来古运河路线之谜揭开谜底,证明了通济渠的确切方向,填补中国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并为研究中国古运河找到突破点。由此,“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4月,柳孜运河遗址进行二期考古发掘,发现唐至明清时期的文化层,运河北侧宋代石桥墩、金代跨河驿道和宋代“木岸狭河”等重要遗存,出土残木船1条。以及大量陶瓷器、石器、钱币等。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淮北市拥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濉溪老城石板街】 濉溪口居豫皖苏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听三省”的说法,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自古就是京广杂货集散中心,但因濉溪原是土城建筑,加上商贾往来,整条街道呈现出“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街泥泞”的脏污状态,后来,一位叫吴香圃的绅士,他倡议废土城建砖城,附设东西南北四城楼,皆砖木结构。城内建有阁楼四座,厦子门八座,全部倚街而建,濉溪城遂成规模。到民国初年,另外一位绅士周俊哲提议用青色瓦子石重铺街道。先沿街量户筹资,再招募能工巧匠,在东起文昌阁西至武圣街南头之间,同时动工。这项工程十分浩大,动用民工千余人,牛车数百辆,用料上万方,历时数月铺就而成。自此,一条全长一千米,宽五米,东起老濉河西岸,西至关帝庙南头的老城石板街诞生了,此后,集市贸易更加繁荣。沿街两旁,杂货店铺,米市粮行,布店染坊,酒肆茶社,鳞次栉比,整条街道铺面宽敞,店号鲜明,货物齐全,服务周到,商贾云集,顾客盈门。私人商铺尤善经营,大多是“前店后坊”,沿街挂有各色招牌的商号多达数十家,店内货物堆积,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各色家具,琳琅满目,昼夜营业,所以,有“口子不集——常市(常事)”的说法。此外,从这条街上走出去的古城饮食名点,远近驰名,如王家冰糖肘子、张家大盘辣子鸡、王桥麻婆豆腐、丁家壮馍,最出名的当属濉溪口子酒,酒香纯正,口碑极佳,从外乡争来沽酒的人络绎不绝。石板街的昔日繁华人人称羡。
然好景终有时,到抗日战争期间,石板街遭日本侵略军焚烧,淮海战役,又遇国民党飞机轰炸。1950年濉溪县政府成立后,多次拨款修复石板街,使其恢复往日面貌。后不料十年“文革”,好不容易重建的石板街,再遭劫难,各种神庙、楼阁、牌坊被毁,古迹文物消失殆尽,石板街从那以后,失去了往日的繁华。20世纪70年代后期,政党机关、学校团体、工商企业因煤炭开采形成塌陷,陆续迁往新城,石板街日趋萧条。如今,宁静古老的濉溪旧城仍然矗立,青石铺砌的石板街,光滑如镜,在现代文明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典雅,风格独特。濉溪老城石板街现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此种身份纪念石板街往日的点点滴滴。
【相城故址】 位于相山南麓,明清之际城墙还断断续续存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尚存部分遗迹,1963年文物普查时,遗留的部分城墙清晰可辨均为夯土筑成。底部宽60~70米,高2.5米,城廓西北缺角。在相山故城的东北,南城墙加西城墙上曾出土楚国货币(裤形,铭文为“殊布当忻”)、战国铜短剑、铜碳等文物。七十年代以后,随着新城市的建设,古城墙残迹已荡然无存。
古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范围;北城墙东段,由花园路与民生路交点向东约700米,西段由花园路与淮海路南侧交点向西约1000米至濉溪路;东城墙由矿工总医院西侧向南经交通局至铁路南,长约1150米;西城墙由淮海路南侧沿濉溪路至海宫路,长约800米;南城墙由海宫路向东延伸,长约1700米。占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
内城位于外城东北角突出部,其范围:东起闸河路,西至新华巷,长约500米;北起民生路,南至古城路,长约600米。
【石山孜古文化遗址】 淮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今位于淮北市经济开发区新区。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紧傍石山西北,地势略高于四周,由于历年黄河泛滥,表面覆盖沙土层厚约1米。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60米,文化层厚约2米。普查中发现文化层和红烧土,手制陶纺轮,大量锥形鼎足及陶片。其中鼎足最长者为11.8厘米,直径4.3厘米。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进行重点调查。1987年会同淮北市、濉溪县文物部门进行了首次试掘。开探方4个,揭露面积100平方米,除出土大量陶片、器足外,还出土了陶拍、陶饼、陶质器座、器底、器耳、器把、石斧、石折、石器坯料、角椎、角叉、蚌刀、骨质靴形器等。可辨别的陶器有钵、鼎、罐、盒、杯、盅等,其中有一完整炊器。陶质多为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皮陶,少量黑陶及宽带纹彩陶,陶器纹饰多为附加堆纹(用泥系盘贴法),其次为划纹、戳纹、刺点纹、手掐纹、凹弦纹、指甲纹等。陶器最显著特点为手制,器形不规整,器壁较厚、较粗糙,甚至当时制作时留下的手纹尚清晰可辨。该遗址文化层厚,面积大,时代早,内涵较为丰富,受中原和长江流域诸文化因素影响较小,有其自身显著特点;或可代表淮北地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文化性质将有待进一步发掘考证。
【马援墓】 位于相城西南1公里处,占地约2亩,属相山区蔬菜乡渠沟村的苹果园。东靠磷肥厂,西邻渠沟菜地,南北依傍渠沟酒精厂。该墓地表土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平掉,地面遗物有绳纹瓦片、子母砖。马援系陕西茂陵人,汉伏波将军,卒于军中,何故葬于此,待考。合校《水经注•睢水》载:睢水东迳石马亭(亭西有汉故伏波将军墓)。睢水又东迳相县故城,南宋共公之所都也。
【将军墓】 位于孟山路与古城路交叉口,市文化局院内。墓直径为30米,高3米。兴建化粪池时,发现耳室,出土墓砖为长方形、梯形两种,灰色,重达20余斤。原有“将军墓碑”,今无存。
【水牛墓】 位于市动物园里,北靠小兽房,南有金鱼馆,东靠游园路,西靠围墙。墓高10米,直径40米,南面有石阶,墓顶围有石砌的挡土墙遗迹。墓上有汉砖,长40厘米、宽22厘米、厚6厘米、无纹饰。50年代墓南还立有“水牛墓”字样石碑,今无存。何人何时墓葬待考。
【点将台】 位于相城东市百货公司危险品仓库院内。点将台原有3个,由西向东编号为M1、M2、M3,经查为汉墓。M1与M2,1976年因筑淮北发电厂的铁路需用土被发掘。M3为现存的1个,该墓占地近1000平方米,现存高度7~8米,它是现存的大型墓葬之一。
【凤凰山南麓墓群】 位于古相城西南约1公里的凤凰山南坡。过去在此处,渠沟村农民开荒经常发现汉墓。当地的农民家至今还存带有石刻画像的古墓石门,经鉴定为汉墓画像石刻。故该处为汉墓群,面积约有150亩。
【刘窑古墓群】 位于杜集区坡里乡刘窑村西北鲤鱼山东坡。东靠岱河,占地75亩,刘窑窑厂在此取土烧砖,经常发现古墓的砖石和墓穴。初步鉴定为汉代一大型汉墓群。
四、名人旧居
淮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有一些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一个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但记忆永远留在心中。
【郑氏清朝民居】 淮北市杜集区的时村,是南山、北山、下圩村的统称。建北山乡时分为南山、北西、北东、下圩四个行政村,2007年合为南山、北西两个行政村。全时村有郑、王、石三个大户,新中国成立前都颇有田产,人口也多。
郑氏家族在清嘉庆年间从外地迁往时村,家境较好,就在南山修建一处三进三出的宅院,有主房、客厅、过道、厢房。房子均为石墙瓦顶或砖墙瓦顶,合瓦覆顶,翘檐叠脊,房内雕梁画栋,门前有石鼓,拴马石,很是气派。后来,后世子孙把北边的一进院子改建成现代民房,中间的一进院子也被拆除。
如今,还有南边的三间清代民居保存完好,是三间瓦房,房梁雕龙画凤,木雕门窗,房子的后面一对石鼓还在,据市博物馆的专家测定,当为200年前,即清嘉庆年间所建,这种清代的民居在全淮北市也已属罕见。
【刘开渠旧居】 中国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为杜集区朔里镇刘窑村人,他的故居位于刘窑村西背相山北麓,东临岱河,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好地方。刘开渠就是在一方水土的养育下,成长为著名的雕塑艺术家。
据说,其宅院建于清代中晚期,现在的院落为原宅院的一部分,是较完整的单体四合院。坐西朝东,院内有六间南屋、三间堂屋、六间西屋,西北角有石砌两层炮楼一座,房屋均为青砖砌墙,小青合瓦过垄脊屋面,前面设有廊子,院内青砖铺地。院大门两旁有厢房,倒座房两间。
因年代久远,宅院如今已经失去原貌,但从残存的屋舍中间,仍能感觉到这位艺术教育家往昔生活的点点滴滴,每到此处,定会感染到雕塑大师刘开渠的艺术气息。
五、风景区
【相山风景区】
AAAA相山风景区,历来以环境幽雅,古迹众多,景色绚丽而闻名。古寺、林海、奇峰、天池、各种亭台,姿态万千,美不胜收。若来到淮北,相山风景区是游人首选的游览胜地。《相灵叠翠》有云:“峥嵘凌碧落,山势聚相灵”。内有相山庙、饮马池、摩崖石刻、叠翠峰、奇峰、奏鸣台、万丈碑、钓鱼台、雪泉、香炉峰、亳社、牛鼻洞、白云洞、天井洞、小仙洞、儿童乐园、相山天池、动物园、溜冰场、历史长河、桓谭苑、盎趣园、科普园等众多景点。此外还有惠泽公园、长山公园等休闲场所。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朴素清新,而且能够畅览现代都市的绚烂华美。
1、饮马池
饮马池与显通寺一涧相隔,在红柱琉璃瓦长廊西侧,居于叠翠峰之下。形状似一矩形石壁,不足2米见方,相传是宋共公饮马的地方。据说,当年共公在这里屯兵,正值盛夏酷暑,兵马饥渴难熬,但无水饮,这时,忽然一声霹雳,击破巨石成一水池,兵马立即解除了饥渴。传说固然虚幻,但说来奇怪,这方水池位居山脊,池底平平,池水浅浅,清如明镜,一眼见底,虽无源而终年不涸,虽不活而历久不腐,蔚为奇观。清代文人任文石曾有“饮马池畔深夜月”的诗句,盛赞“饮马池”的美妙。
2、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也叫渗水崖,位于显通寺东龙山山腰处,此处石壁底部摩崖碑刻着“渗水崖”,碑文印章,与寺院内渗水崖碑文相通,只是横竖有别,上款题“乾隆甲午清和月”,下款“长白高晋题”。崖高约10米,其上树木葱郁,较为隐蔽,水土保持良好。每逢大雨,山洪顺着山涧直流而下,汹涌澎湃,但到了此处,却是顷刻全无,过了几十丈远,方才的山洪才又能看见。于是,渗水崖有“骤雨瀑布,涓滴不存”的说法。临于崖旁,倾听水声,高低相间,高则如万马奔腾,低则如情人细语。想必安徽巡抚高晋定是被这神奇美妙的情景陶醉了,才于此立一高碑以作纪念,“渗水崖”名不虚传。
3、万丈碑
万丈碑在显通寺北,龙山与虎山两峰山脊线凹交汇处,钓鱼台以西。原来的碑高2米左右,宽56厘米,厚20厘米。石碑的正面刻有“主山万丈”,背面刻有“南无阿弥”的篆字字样。传说石碑原是一块仙石,本在此处,可它辖管周围百里的山脉,需飞外巡察,因而历经数县,行程千里,周遭的百姓都曾见过这块石头,后来巡察结束,仙石又飞回了原地,当地百姓就在石头上刻上了“主山万丈”和“南无阿弥”的碑文,仙石就变成了石碑。
这块石碑被视为豫皖苏三省的碑界,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在,碑的附近又树了一座石碑,上面刻有“绿化相山”四字,是现代人呼吁保护相山的一个标语。在立碑处登临远望,可俯瞰淮北市全景。
4、小仙洞
在相山东岭偏南的地方,有一个“小仙洞”,洞口偏西南,距山脚约50米。洞口前有一个石台,高约1.5米,洞口狭窄,洞内呈方形。洞内西边的岩壁上有一摩崖浮雕,刻的是一位佛、了两个侍从和一个金刚。佛像的下面还有文字,因年代久远,已经不清晰了。北边的岩壁上还有一个洞,这个洞的洞口在一米高的石崖上。传说小仙洞是王子缙修炼的地方。王子缙就是周灵王的太子,王子乔,他喜欢吹笙学凤凰叫,无心继承王位,一心只想修炼成仙,于是常常云游四方。一日,他游览至相山,看见相山春烟缥缈,万山晴翠,山桃烂漫,群莺乱舞,又有古洞临风,确实是个修炼的好地方,就在相山停下,在洞中炼起仙丹来。年复一年,不知过了多少个寒暑,王子乔终于修炼成仙,跨仙鹤升天了。后来他的徒弟崔文子也在这个洞里修炼成仙。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这个洞叫小仙洞。历代的文人墨客游览相山,曾题诗小仙洞。“春烟缥缈万山晴,仙洞凌风屐齿轻”一句就是脍炙人口的写洞名句。
秘霞洞也叫藏经洞,在虎山西麓。洞顶刻有“藏经”二字,苍劲秀丽。洞口横卧这一块巨大的平台,可登临远眺。相传古时候有一位游方和尚,携带经书路过相山,突遇洪水暴发,就把经书藏于洞内,以便避开洪水之祸。洪水退后,和尚带着经书重新上路,临走时,在洞口留下“藏经”二字。当然,这只是个传说。经考证,此洞实际上是由原相城文士任文石在清初凿的,用于藏书。遗憾的是,由于年月久远,洞口的“藏经”二字现在已经不能辨认。
5、儿童乐园
儿童乐园坐落在公园的西部,饮马池以南,东与相山天池毗邻,占地面积5公顷。这里是孩子们的天堂,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一个个孩子在这里尽情嬉戏、玩耍。
儿童乐园有铁栅围绕,内部有一系列完备的现代大型娱乐措施:摩天轮高耸入天,在最高点时可以遍览园内景色;双人飞天惊险刺激;高架脚踏车犹如太空漫步;空中转移和飞旋滑车好似在空中飞舞;疯狂老鼠、电马、熊猫拉车,各种小动物做的玩具模样可人,颇受欢迎;浑天球、自控飞船、海盗船、赛车、电动小火车、儿童过山车,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不绝如缕。后来,还添置了一些小型儿童玩具,如蹦极、儿童卡通城、垂钓项目等,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儿童乐园的大门西侧,是仿照安徒生童话建造的古典城堡式乐园的主体建筑。分上下两层,一层是儿童游乐宫,二层是儿童科技馆。让孩子们在游玩的同时,也学到知识。乐园内有一座拱桥,穿过拱桥,沿八米宽的中轴路,依山拾级而行。道路两旁,围绕着汉白玉雕花栏,花栏内侧,依次分布着许多汉白玉雕塑作品。有浮雕骏马、雷锋半身像、学生读书雕塑、腾龙奔马雕塑,最高大的要数以四大发明浮雕为底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雕塑。在中轴路西侧的树林内是寓言雕塑园林。共有十二组,材质都是花岗岩,有“岳母刺字”“磨杵成针”“卧薪尝胆”“刻舟求剑”“凿壁偷光”“黄香扇枕”“东施效颦”“苏武牧羊”“滥竽充数”“愚公移山”“掩耳盗铃”“悬梁刺股”等,林中还有许多蘑菇亭点缀其间,活泼可爱。园内的广场和花坛,也以植物造景为主,使整个儿童乐园融入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
6、相山天池
相山天池就是公园中部的人工湖,湖的周长为479.4米,最深处为4米,岸边的深度为1.2米。既能供游人在岸边静静观赏,山水秀美之景使人赏心悦目,又能让游客泛舟水面,徜徉恣肆,别有一番风趣。
相山天池,是公园中尤为别致的一处景物。池水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面艇船游弋。天池四周竹树环抱,若是春日来此,垂柳指岸,山花烂漫,加上草坪涌绿叠翠,好一番宜人景色。此时的天池宛若天外碧玉,镶嵌在翠环珠带之中,让人流连忘返。若华灯初亮之时来此,天池周边的路灯都亮了,盏盏灯光,似铁树银花,映着湖面波光点点,相映成趣,恍惚间像是来到了仙境,顿感心旷神怡。
7、市树市花园
淮北市的市树是国槐和银杏,市花是梅花和月季。在相山公园里就有专门的培植园,园中有1.3公顷,国槐150多株、银杏260株;梅花260多株,月季2000多株。春天来临,国槐叶子嫩绿,米色的小花开了,一串串,一簇簇,挨挨挤挤,香飘满园,沁人心脾;夏天一到,月季争相怒放,颜色各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黄的娇嫩,白的高洁,花香阵阵,蜂蝶萦绕;秋天的天空湛蓝高远,棵棵高大的银杏树,伸展着满树的枝桠,像是在拥抱蓝天,绿色的叶子渐渐变成了黄色,随风飘落,像鸟儿在飞翔,又像舞者在翩翩起舞;到了冬天,园子变得安静了,苍茫的大雪把到处都染白了,这时候,满园的梅花悄悄绽放了,那淡淡的清香,慢慢飘散,把整个院子都填满了,仿佛连树枝上的雪也变得香了,可人的梅花临寒意更浓。
8、相山动物园
在相山公园的东南部有一座动物园,占地面积有5.33公顷。没有建动物园以前,这里是一片山林,有刺槐、石榴、侧柏、柿树等树种,地形高低起伏。动物园里动物是按馆舍分配的,有猴山、鹿苑、骆驼舍、牦牛舍、猛兽舍、水禽舍等,在这些动物房舍的边上有一条宽2.6米的水泥游览道路,供游人观赏小动物的时候行走。动物园里一共有153种动物,有高大威猛的东北虎,动物园还专门为它们建了一个繁育中心,有满身条纹的华南虎、爱睡懒觉的非洲狮、笨笨的大狗熊、敏捷的金钱豹、长相类似的狼和豺,它们都是国家一级猛兽;有个子瘦高,头戴小红帽的丹顶鹤、脖子细长优美的天鹅、出入成双的鸳鸯、身材巨大的鸵鸟,它们是国家一级水禽;还有耐热耐寒的骆驼、机灵乖巧,身着斑点的梅花鹿、犄角尖尖,体毛长长的牦牛、牙齿锋利的鳄鱼、盘成一盘的蟒蛇、慢慢爬行的乌龟等等,漂亮的小金鱼还有专门的金鱼廊和生产区。在相山公园里,动物园算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天堂。
9、将军亭与碑林
战捷山就是原来的砦山,山的阳面山坳中是天藏寺。淮海战役期间,华东野战军在青龙集一带,围歼杜聿明集团时,粟裕将军登临此山,用望远镜观战。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当地百姓把砦山改名为战捷山。后淮北市在战捷山山顶,修建一个凉亭。亭子呈五角形,高7.4米,占地面积215平方米,砼柱梁屋顶,玻璃瓦屋面,四周还安装着青石刻画栏板,花纹精致典雅。亭前有一块大理石石碑,从碑文得知:将军亭建于1998年4月,是为了纪念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雄师,将士上下同心,齐心协力,赴汤蹈火、浴血奋战,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山下有将军碑林遥相呼应。
10、电视观光塔
从相山脚下,抬头仰望山顶,一座金属结构的尖顶塔映入眼帘,这就是淮北市的标志性建筑——电视观光塔,此塔集广播电视节目发射于一身,塔顶海拔高度462.8米,可与亚洲第一高塔东方明珠比肩。从塔底乘电梯可以直达能够容纳上百人的圆形观览平台,站在全封闭的平台上,眺望百里之遥的山川原野,鸟瞰淮北市区全貌。每到夜晚,电视塔塔身呈五彩,通体透亮,光芒四射,仿佛夜空中一座矗立的水晶宝刹,尤为壮观。若春夏秋三季,乘索道上山,凌空越过青坡翠谷,来到电视塔前,顿感凉风习习。身处绿树环绕,山花烂漫的美景之中,又有廊亭可供歇息,在此处登高望远再好不过了。
【南湖风景区】
南湖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AA级风景区,是淮北市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位于烈山区政府东北侧。原名烈山水上公园,因在市区之南侧,故称为南湖公园。南湖原是一片因采煤而塌陷的废水荒滩,总面积达4.7平方公里。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被治理成为综合型游乐观光场所。南湖景区总规划面积20.5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总面积4.92平方公里。核心区已种植各类乔木、亚乔木3.28万棵,种植地被植物6万多株,种植水生植物10万株。环湖路两侧依次为长堤映山、芦荻秋生、缘溪泊芦、芙蕖听涛、杨林闻风、雪松草坪、柳堤寻芳、湖韵忆淮等18处景点。
【龙脊山风景区】
龙脊山风景区位于淮北市烈山区新蔡镇境内,东、南连宿州市的符离集、夹沟五柳风景区,西、北接淮北的烈山区,整个风景区呈椭圆形。距市中心20公里,国家AA级景区,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总面积90平方公里。龙脊山为淮北地区最高峰,海拔363米,山势由东北向西南绵延,像一条伏卧的老龙,向化家湖伸展而去。当地人习惯称它为“老龙脊”。《老龙脊仿仙游》一诗云:“龙吟湖畔喜闻莺,水映青山绘丹青。云径通玄生幻象,神游霄汉跨飞龙。群山奔涌连沧海,古洞飘霞绕险峰。不是松涛长啸吼,升仙台上道已成。”风景区内景点众多,有回龙山、青龙山、观龙台、观日台、卧牛石、藏仙洞、龙吟湖、仙人石、天梯、仙人洞、仙人灶、扁泉、黑寨墙等。塔山风景区、化(华)家湖水库与龙脊山风景区景点相连,相得益彰。
1、回龙山、青龙山
回龙山和青龙山接踵,同为徐州山峰余脉,山上有九峰,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又叫“九顶莲花山”。回龙山山峰向西凸出一块,形成一个较深的山坳,周围怪石林立,树木丛生,太阳照去像散落在山间的珍宝。回龙山上除有回龙寺外,还有一个坐北朝南的山洞,人称“老毛洞”,相传是因为战国毛遂自荐后功成名就,再后来在此处隐居炼丹,此洞才叫老毛洞,如今成为信士、游人、学者向往的好地方。青龙山与虎山对峙,颇有“龙虎斗”之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上的青龙寺声名远扬,僧侣众多,香火鼎盛,大概就是因为青龙山充满灵气,有神灵护佑。此山绿树满野,花丛簇簇,又有河流环绕,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若登临远望,颇有一番滋味。
2、观龙台、观日台
观龙台位于大方寺西北,约一华里处。观龙台是龙脊山风景区的中心点,四周皆为山谷,中间是一座孤峰,峰上有一块巨石,石上用繁体字刻有“观龙台”三个大字,旁边有一行小字曰“辛巳年杏月”。刻字日期为蛇年二月,但距今有多少年,无考。此处是远观龙脊山的绝佳之所,亦得了“观龙台”这个名字。
观日台,又名“升仙台”。在老龙脊山上,有一片平台,清晨在这里观看红日,像是从东海底升上天空,霞光艳艳,绮丽壮观。相传张果老食参后曾在此静坐清修,道行与日俱增,而后乘神驴腾空而去。
3、龙吟湖
龙吟湖在龙脊山北麓,水色清如明镜,三面环山,湖中有仙,风景秀丽,堪称一绝。
传说王母当年在瑶池,举行蟠桃盛会,各路神仙都带着奇珍异宝奉献,东海老龙王也兴致勃勃地携带海鲜和两个仙参,从东南游向西北,将至瑶池前,发现两个仙参不见了。一时尴尬,以为愧对王母,遂至长跪不起,化成一座青山。又有一传说,明朝刘伯温斩龙脉时,“一剑斫掉龙须嘴,呻吟抓出一潭水”就形成了今天的龙吟湖;“二剑斫掉老龙头,断脉伏扁泉流”就有了四季不干的滴水泉。
4、塔山石榴园
塔山石榴园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每至春日暖阳普照,花开满园,通红似火,蜂蝶萦绕,香气扑鼻,若此时置身园中,仿佛畅游于一片花的海洋,令人身心陶醉,流连忘返;秋天,石榴果成熟,个个硕大饱满,压弯枝头,石榴粒颗颗晶莹剔透,若珍珠一般,放入口中,用牙轻轻一咬,汁水随即溢满口腔,甘甜无比。
塔山石榴种植迄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在塔山数万亩石榴园内,至今仍有明清时期的古石榴树千余亩,这些古石榴树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古树。近年来,淮北市烈山区发展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业,壮大石榴产业,被评为全国六大石榴基地之一。其中,“塔山”牌软籽石榴荣获2007年北京国际林产品博览会金奖,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获“安徽省优质农产品”称号。
5、化(华)家湖
化(华)家湖是南山双峰山南麓的一片水面,由于四面为山,形成了一个盆地,积水成湖,面积数千亩,边上有一个村子叫化楼,故名化家湖,这里水面波光粼粼,野鸭成群,也常有一些珍贵的稀有水鸟来这里栖息,如白天鹅、白鹭等。这里也曾长满芦苇、莲藕,风景优美,山青水秀,绿水倒映着青山,别有一番景致,不时有鱼船在波光中划动,恰似一幅恬静的山水画。
化(华)家湖是淮北市唯一一座中型水库,濉溪县于1958年为配合稻改工程兴建的灌溉水库。2004年,淮北市启动了引闸入化工程,闸河水直接引入化(华)家湖,化(华)家湖的水位得到了稳定,再没有干涸过。如今的化(华)家湖已经成为淮北市城市用水备用水库,水面约5平方公里,库容量1330万立方米。湖三面青山环绕,四周杨柳拥翠,湖面碧波荡漾,白帆点点,岸边曲径通幽,桃红柳绿,为生态旅游胜地。
三、矿山公园
2005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淮北国家矿山公园,为我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2011年5月揭碑开园,规划总面积16平方公里。由南湖塌陷地休闲娱乐区、东湖矿业文化雕塑园区、相山地质遗迹区和中湖采煤沉陷生态恢复区等四大景区组成。主要景点有淮北国家矿山公园标志碑、淮北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淮北矿山博物馆、淮北煤田第一钻和矿业文化雕塑园等。
1、淮北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淮北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淮北市烈山区,也全国首个在煤矿开采形成的塌陷区上建设而成的湿地公园,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命名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该公园占地37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10公顷。南湖公园水面开阔,风光秀丽,沿湖岸边杨柳依,绿草茵茵,鲜花盛开,在这里,冬赏梅,夏观荷,秋看菊。如今,南湖公园已成为了人们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2、淮北煤田第一钻
1955年9月原华东地质局325地质队,按照国家地质部指示,进驻淮北地区开展煤田普查与勘探工作,在烈山附近打下了第1眼钻孔,总深度295米,钻遇煤系地层,开辟了我国在平原地区开发全隐蔽式煤田的先河,推动了我国中原地区煤田的勘探。
3、东湖矿山文化雕塑园区
东湖矿业文化雕塑园区面积300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2000亩。原为张庄煤矿采煤沉陷区。修筑各类道路10公里,栽种树木花卉8万余株、水生植物20余种,修建了亭、榭、廊、桥及滨水步道,设置12组矿山文化和地域历史文化为主题的雕塑,供人们休闲品味。
园区内水面开阔,植被茂密,花草艳丽,步道坦畅,时见小兽出没,候鸟群飞,游鱼嬉戏,亭榭峭立,再加上精品雕塑之成列,以优美之造型,艺术之语言展现矿工豪迈的形象及矿区民众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