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各种行业习俗繁多,不少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建国后,随着生产关系、用工制度的改变和人们观念上的更新,旧时的行业习俗逐步革除,或被人们遗忘。代之而起的是各行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及新型人际关系。
一、手工业行俗
供奉祖师
建国前,淮北一带手工业者流行供奉祖师的习俗。木工瓦工供奉鲁班;铁匠供奉李老君;酿酒业供奉杜康;染坊业供奉葛仙翁;制笔业供奉蒙恬;制鞋业供奉孙膑。对祖师的供奉,有得挂画像,有的塑雕像,有的仅供奉牌位。供奉的时间也有不同,极讲究的长年供奉,早晚各上一柱香;一般多在年节期间和举行收徒、拜师仪式及其它重大行业性活动时供奉。
供奉祖师的仪式,各行业大致相同。以染坊业为例,每逢除夕,用一大张红纸,上写“葛仙翁之神位”字样,贴在放染缸的室内。牌位两旁挂上用纸箔糊制的元宝,神位前大香几上放香烛。此外,在踩布室、染锅等处也供奉香烛元宝,晒布架上也挂满纸元宝。供奉期间,早、晚各上一柱香。上香前,上香人必须沐浴净身。叩拜时由师父领头,以下依次叩拜。
拜师
拜师者由亲友作介绍人,邀请同行中师兄弟辈与学徒的家长一道举行拜师仪式。大多在作坊处摆上香案,供上本行师祖的牌位(画像、塑像)。师傅燃烛上香后,学徒上前,先拜祖师,继拜师傅,后拜师伯、师叔、师兄,师兄一般拦住不受拜,作揖即可。
拜师后,师傅、师伯叔、家长、介绍人等均落座。拜师者由大师兄陪同,侍立师傅旁边,聆听师傅、师伯叔们的训导。随后,将事先预备好的《学徒契约》从香案上取下来,交由介绍人宣读。之后,学徒的家长、介绍人都在契约上画“十”字做押,写上日期,交给师傅保存,以为凭证,俗称“写纸”。待学徒出师时,再退还给家长。
一般学徒契约内容如下:“×××今自愿将×儿名××,年×岁,拜在×××师傅名下为徒,学习××托。学徒期定为3年(或4年),期满出师。出师后帮师1年(或2年),以后任凭自干或帮人,师傅不得拦阻。师徒关系相得,愿留本店(作坊)者,自应一体对待。学徒期内,供食宿,剃头、洗澡、衣服、被褥均归自理;帮师时酌定工钱。学徒要尊重师傅、师兄,不得调皮、偷盗或私自帮人干外活。犯错时师傅教训,家长不得过问。遇有天灾人祸,自认天命。口说无凭,立此为盟。介绍人×××画押,学徒家长×××画押,×年×月×日。”
出师
学徒学艺期满后,举行隆重的出师仪式。仪式大多在饭馆摆筵举行。凡本行业有师祖庙的,往往借庙会期在师祖庙举行(筵席照旧)。
举行出师仪式时,除参加拜师收徒仪式时的全班人外,还请本行业有名望的前辈。仪式开始时,先燃烛、上香、鸣放鞭炮,出师者上前对祖师像(或牌位)三叩头,然后再向参加仪式的前辈们叩头。叩头时由师傅——介绍认识,并联说些“请前辈们多关照”的话,这时,前辈们多对出师者说些勉励的话,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然后,家长出面向介绍人、师傅、师兄致谢。谢毕即入席,学徒在席前侍立,斟酒点烟,恭敬侍候。
出师仪式是出师者一生中重要的荣典。往后,出师者才被认同为“本行业中人”,不然不被承认,称为“稆的”、野的,手艺再高,也无人邀请。即便找到活做,行业中人也往往出面干涉。
师傅的子弟辈,从其父、兄学艺,不必有“出师”名义,称为“家传”,俗称“门里出身,不会也懂三分”,照样为同行承认。
学徒出师后,须帮师1-2年,期间有较微薄的工钱。帮师期满后,或自立门户,或另择雇主,工钱就高了。如与原师傅关系较好,自愿继续留下,工钱会提高。
俗谚称“师徒如父子”,“三年为师,终身若父”。平时不但敬重师傅,遇年节还给师傅送礼。师傅、徒弟各被称为“师父”、“徒儿”。遇师傅或师娘去世,徒儿们须穿孝子服,可以不拿哭丧棒。
客师
作坊内缺乏技艺高的主事师傅时,往往请外面的师傅来主持,俗称“客师”。客师分为长期客师和短期客师。长期客师至少主事一年,并代为教导徒弟。店中对客师“供食不供宿”。“客师”遇有人出高薪聘请,也不准“跳槽”,否则行业公会会出面干涉。短期客师是因限时赶做大批工件时,临时请的师傅。活完便辞退,再有事再请,重作协商。
守夜
每年重阳节始,各作坊均开始加夜班。因为秋收刚过,农闲已到,办事人多,活计也多,而白天时间却越来越短。所以,老板在这一天要特别摆酒宴招待工人。从第二天起,工人们便需要每晚加班至十一二点,俗称“喝了重阳酒,便把夜来守”。
行规
各行业皆有行规。一般由当地的同业公会或德高望重的行业首领发贴请订(以木业为例),内容大致如下:
1、同行方面团结互助,任客投主,不得乱扒生意。同样工料的木器,定价要划一,不得贱价招徕或高价欺客,价格公议,明码出售。
2、本会会员所包括的三个行业,大木作(寿材)、小木作(家具)、细木作(风箱、雕花),各按本行生产,不得篡行及兼营。
3、购料遇有市面上用料短缺时,同行店可集资到乡间或外地采购,按出资多寡分用。单独采购者,也可加薄利分给同行店。
4、公会认报的捐税(营业税、地方税)、临时摊派的费用,概按已定一、二、三等店比例分担,不得推三阻四。情况实在困难者,经众同意,可予减免。
5、新开店要向公会登记,报商会注册,视其营业情况,再定等级。歇业店如有余货,他店可以代销,余料可以分用,不得压价取巧或拖延付款。
6、需请师傅帮助者,长期定为一年,可延年;短期的工程结束即止。待遇视技术高下双方协议,长短期均供食,宿可自便。
7、收徒由介绍人送店的,试看一个月,后拜师、写纸,三年出师。出师后帮师一年。学徒期间供食宿,帮师起发薪水,一年满后正式定薪水。
8、同行店不得扒别店师、徒,更不以高薪引诱。各店师、徒不得“吃里扒外”,不得在家偷打成品私售。
9、带徒外出做活,路远不能回店吃饭的,由店酌发饭食费。
10、活计大、先选料精、要求高、时间紧、独家难以完成者,可三五家店或更多店联营。由接洽者联系,并专任其事。
二、商业行俗
称呼与职责
掌柜
掌柜即店主,平时也在店内坐镇,非遇大事、要事,一般不过问业务工作。
经理
经理即店主雇用的主要管理人员,主持业务管理、经营往来,并负责业务研究会,对练习生业务知识的传授和指导。有些店主亲自操作,主持一切。
司帐
司帐俗称“先生”,是店主雇用的财会及金库管理人员。规模大些的店,有内帐和外帐。内帐登记进货、帐目往来、仓库及分类、总帐;外帐专司门市销售和批发业务。
帮帐
帮帐,即司帐的后备人,主要帮内帐工作,一般从做事精细、懂点计算常识的练习生中挑选。
伙友
伙友为店主雇用的业务人员,负责营业、洽谈业务,与经理协商进货,逢年过节催收外欠帐目等。
练习生
练习生俗称“学生意的”,一般多依姓氏称为“×相公”,三年后可升为“小伙友”。练习生的职责为下店门、洒扫卫生,替值夜班的伙友倒尿盆、打洗脸水、整理床被、站柜台。伙友与顾客谈交易时在旁侍听、敬烟茶;交易成功时,替客人包装货物,晚上在柜台上练习算盘。晚10时,上店门闭市,洒扫内外,整理货架,涮洗待客用的水烟袋,打纸煤,待候值班伙友入睡后,再打地铺(无床)就寝。练习生的衣服不准钉衣袋,以防偷窃。食品店的果品,允许随意吃些,但不准拿出。每月初二、十六两天,为“打牙祭”日。
标识
凡商店均有招牌或幌子。招牌多为木制,白油漆铺底,绘有花边;幌子系纺织品制成,招牌及幌子上的字,除店名“×记”外,另写有经营项目。京货店多写“哈拉、哔叽”、“绸缎、布边”;广货(百货)店多写“申江广货”、“磁锡铜器”;酱园店多写“秋油、陈醋”、“伏酱、腐乳”;毛烟店多写“瑞云超尘”、“兰花留香”;果子店(即食品店,习称糕点为果子)多写“南北果品”、“蜜饯糕点”。
有的招牌或幌子上的词语,除标明经营项目外,还颇有广告意味,读来诙谐有趣。比如茶楼上写“无扬子水”、“有蒙山茶”,或“清薰香茗”;酒店的招牌(幌子)最为醒目,多写“太白遗风”或“糟丘精华”;中药店的招牌较大,高约2米,宽约30厘米,上写“道地药材,遵古炮制”。
条件差些或生意小的,用石灰湿粉抹在店门左右墙上,(略高于门的上端)绘上花边,写上字代替招牌。客栈多写“任官行台”、“安寓客商”,另在门上端写“宾至如归”;茶馆多写“包办筵席”、“随意小吃”;粮行多写“汇集百谷”、“代客买卖”。还有在店门口悬挂某种物件使顾客易于识别的。如油漆店挂猪尿泡(成油漆用)一串,纸坊挂彩色纸穗一大束;估衣店挂衣服一件;香烛店挂大红蜡烛模型一个;帽店挂破毡帽一个;浴池挂灯一盏,太阳落山后即点亮。
营业习俗
开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正式开业,直至年终。开业具体日期,一般由商会择定吉期,印刷在红笺上分送各店。开业前天晚上,店内象过除夕;贴对联、放鞭炮、敬财神。店主互相拜访、祝贺发财。店员则聚赌或敲锣打鼓娱乐通宵。有的规俗正式营业前,先临时性营业。
记账暗码:商店记帐均用大写,计算多用暗码(又名苏州码),从1至4分别写:“│││、│││、、×”。
歇业:商店歇业时,在店门上贴“歇业招揭”条。
其他习俗:每年除夕,营业时间必须延至第二天凌晨,然后上门、敬财神,同进夜餐。店主、经理介绍当年营业赢亏情况和来年打算,除向店员们一年的辛苦致谢外,也宣布不合格店员的名单,并婉言辞退。被辞退者,往往称这顿饭为“打锅饭”。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四,店员们须到店主、经理处拜年,练习生还要到伙友家拜年。被辞退的人如想复工,往往利用这个时机,托人详请,俗称“锔锅”。
每逢端午节、中秋节、年终,为商店讨欠债期,委派专人持清单去各地讨还欠帐。
每有新商店(行、栈)开业,亲友或同行中人必定来贺,并送牌匾。匾为该店字号,牌则不同,多写些吉祥的话语。京货店牌写“天孙云锦”,广货店牌写“琳琅满目”,杂货店牌写“汇集南北”,行栈牌写:“宾至如归”。馈送人的名字,用红纸另写:“×××宝号开张致禧 ××× ×××(名单)”。嗣后,商店按名单发帖宴请答谢。
牙行
从前,各城乡集市均设牙行,即提供交易的场所。负责说合买卖并从中取得佣金的商号或个人,俗称“行人”。按规,买卖双方须经过牙行定价、报价,讲价由行人在双方的袖筒中用摸手指的方式表示出来。9个常用数字的暗号是:双二、品三、方四、土五、挑六、捏七、撇八、钓九。成交后,行人提取双方的佣金。
行人为多捞钱,往往向双方瞒价,但为了显示其忠诚,一张嘴却不停地赌咒罚誓以显其无欺。俗话说:“牙行的咒,三千六”。建国后,牙行逐步消失。近几年,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中介公司,为售房、租赁、介绍工作、家政服务等提供方便,并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
三、煤矿习俗
敬窑神
淮北东部地区贾河一带窑神庙规模较大,庙内有大殿和东西两廊房,房内塑有十八罗汉像,大殿内塑有窑神像,黑脸、相貌凶恶,手执钱串。农历三月初三为窑神庙会。庙会这天,工人分早、中、晚三班排队去窑神庙烧香还愿。去时以吹鼓手为前导,抬着整猪整羊;一路燃放鞭炮,从矿门口一起燃放至窑神庙门口;一路吹吹打打,烟雾弥漫,以示矿工对窑神之虔诚,乞求保佑下井平安。
烈山窑神庙位于烈山小街西,由几家窑主绅士集资筹建,清中期以后较有影响。庙地约百亩,五间大殿坐北朝南,两进院分东西厢房,院内松树参天,烟火缭绕,和尚十余个,木鱼声、诵经声不绝于耳。
规矩
井口不许妇女靠近,连工人上班路遇妇女都认为不吉利。
井下忌说“灭”、“神”灯灭了说“灯渍了”;坑木打滚说“翻个”;井口往下送车皮,不说推下去,说:“搡下去”;窝子里掉石头、矸子叫“冒顶”。
井下大巷的转盘被认为是香炉。新工人下井,要先在这里磕三个头,乞求窑神爷保平安,才准许去干活。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习俗已为陋俗,逐渐消失。
四、工匠
木匠
槐子是最好的料,啥都能做,嫁妆、床、大车,桌子、板凳,可以雕刻。现在正式做木工的匠人大部分到外地打工谋生。本地也就是居民购置的楼房,需要内部装修,有家装公司帮助运作。涉及到的木工活计很少,没有什么复杂的家具。
铁匠、石匠、小炉匠
铁匠至少两人,一个主锤,一个拉风箱兼副手,烧炭。啥都管打,打钉、耙齿、犁猿、大刀、锅铲子、农村日用的都能打,铁货,锤。烧的炭又贵,除了工钱,比如打个镰刀、抓钩子、卖不够本。随着科技的发展,铁匠几乎都绝迹了。
石匠,钎子打炮眼,装药,点火,轰炸,开石头。打地基,圈桥,圈井,立碑。圈大桥不用灰,铺底把水舀出去,石头啃石头圈上的,底下打胎子,圈好再抽。圈井都趁秋天,水少,用吊竿吊出水。石匠也很少有人做了。
小炉匠修个门锁,扒个扒子,钉个洋钉之类,扒锅、扒鏊子、扒扒子、扒盆、碗、犁面子,修理锁,缸缸盆盆。
瓦工
瓦工就是盖房子的工匠。修桥补路,建房造塔用得着。没有灰,都用石灰,石灰掺土,盖房子,瓦工少,没大有。大户盖房子,净用石灰,一般用泥。
五、机织
织布
建国前,几乎都使用自织的粗布。有老式的织布机。一到冬季农闲时节,农村便开始织布。种棉花, 轧了,轧花机,把籽挤掉,再弹,纺线,浆浆捋好,再织。染老蓝布,染青。夏天穿白衣裳,褂子、裤子。织布机用大槐木做。
裁缝
裁缝也是必须的职业。过去,大多人家都是自裁自穿。城镇也有专职的裁缝店。做送老的衣裳。现在大多数人都穿成品,家里也只须备一些简单的针头线脑就够用了。服装厂的裁缝分工很细,实行流水作业,有的工人只会做衣服的一个部位。
六、炼窑
陶瓷
制陶业在淮北也有悠久的历史。过去,一些盛器,像水缸、水罐甚至良仓都用陶器。本地制陶粗糙简单,平地砌个土窑,烧火即可。土碗子、黑碗、黄盆、面缸、洗脸盆子、瓦盆。在平地上圈小窑,团圈子烧。
砖瓦
过去,砖瓦结构房子较少,砖瓦窑不是太多。改革开放后,到处建起了砖瓦窑厂,城乡已没人建土坯房,一律的砖瓦房。以前烧砖瓦窑,圈的团窑,用手工摔砖坯子,木头订砖头模子,一壳,人工和泥,也烧。大户人家,官宦人家,小窑烧青砖,烧好后用水闷成青砖。小瓦也是这样烧的,盖庙都用。相山北磅汪有。
石灰
淮北的山石为花岗岩,适宜烧石灰。东山西山都有石灰窑,是建筑勾缝的好材料。石灰窑,团窑,用炭烧。一层石头一层炭,石头多炭少,烧熟漏出了。
高岭土
高岭土是近年来在淮北新发现的一种新型磁石。设立了几个公司,几个重要的储藏地是朔里、濉溪等地。
七、酿造
酿酒
酿造主要指酿酒,在濉溪有悠久的传统。酿酒分葡萄酒和白酒,濉溪产口子酒在全国很著名。濉溪古坛口子酒、淮北市矿泉酒、烈山区孙疃酒、相王啤酒都已形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