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
淮北乡下养殖最普遍的就数鸡,只要没啥特殊情况,或多或少,几乎家家都养。一到春天,麦芒时节,挑挑子卖小鸡的走村串乡,拖着长腔,喊:“小--鸡哩--,卖--小—鸡--嘿”,象民歌,特有韵味。家家户户,少的地方三十五十,住在村头地方大的多的百来八十,都买。鸡崽圈在箩筐里,底下铺上柔软的麦芥草,要用细米,比如谷子喂十来八天,大点了就放开在院里找虫吃,让它自己觅食,晚上上圈前还要喂一些食物。小鸡易受伤害,狗咬,黄猫吃,落东西砸,成活率不高。一般到八月十五前后,小鸡斤把重能吃的时候,已所剩不多了。“公鸡卖钱,母鸡下蛋”,家里来了客人,或逢年过节,或手头缺零花钱,先处理的就是公鸡。所以淮北的鸡蛋产量很高。学校里老师说学生不识数,喜欢拿小鸡的颜色来讽刺,说:“黑的,黄的,花的,绿的……”
鸡容易得一种瘟病,秋后成圈成圈的死,在多年来兽医也没有解决好,现在采取科学孵化,多用孵暖器,鸡崽多圈养,品种以肉鸡为多。
鸭、鹅
鸭、鹅属于水产,过去淮北水面小,只有住在河边的才有条件饲养,而且很麻烦,早晨放出去,傍晚还要往回赶,容易丢。鸭、鹅也是春天购苗,个大,比鸡贵,一般不多养,十个八个就不少了。当地 不说“鸭(压)蛋”,而说“青皮”,意思是避开鸭(压)的谐音。由于采煤,近些年淮北塌陷水面多,养鸭、鹅普遍,还涌现很多水产专业户。
鱼
淮北地区干旱,除大面积的死水塘和煤矿塌陷区搞规模养鱼外,基本都是自生的野鱼。最多的是小鱼,长不大,细长条,噘着嘴,在水上飘,出水就死,寿命不长,存量低。当地有句形容人不劳而食的谚语叫“清水蚕子不倒猛——吃浮食”。再就是槽鱼,南方叫鲫鱼,也很多,生命力极旺盛,在极浑浊的泥水里也能生存,到处沟河都有。再就是鲤鱼,鲜红的尾巴,一般地能长几斤重,是此地婚嫁时必用的吉祥礼鱼。人们好用“鲤鱼跳龙门”来形容一个人的发达。此外还有火头,又称黑鱼,在深水活动;鲇鱼,肉质光滑细密,不多;甲鱼,俗称老鳖、乌龟、王八;有一种,身上有很硬的刺,体型不大,一二十公分长的多;以及小鱼、马虾、田螺、小黄鱼等等。
建国后,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各地开发的新鱼塘,不断从外地引进新鱼苗,主要是家鱼、草鱼,以食草为主。个头大,长得快,食料组的一年就长几斤重。
牲口(牛、驴、马、骡子)
以前,黄牛是农民的一宝,耕地、拉车,死了还能剥了吃。有俗语云“人生三宝—丑老婆、黄牛、破棉袄。”
猪、羊
猪、羊是纯粹的家畜,养了卖钱。过去,淮北农村几乎家家饲养猪、羊。猪差不多一年养成,百来斤重,两年二三百斤,算大猪了。猪肉是最大众、最普及的荤菜。猪吃饲料,以喂粮食为主,夏天也吃些草。羊纯粹吃草,有放养和圈养两种。羊除了食肉外,还可以产羊毛,是制衣的好原料。羊的繁殖力很强,差不多的人家都是通过繁殖增加数量。一窝产两头三头的多。
现在,到处都办起了养猪场,新的饲料品种也不断出现,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家庭养猪羊开始萎缩。
狗
狗是人类的朋友。淮北人养狗主要是养个伴,看个家,生人来时“汪汪”几声。狗与主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俗语说“打狗看主人”,讲的都是狗与人的关系。现在,狗满为患,养宠物狗渐成风气。
虫蚁
虫蚁是玩物的总称。把个鹌鹑、架个鹰、喂个金丝雀都属此类。
现在当成吃食,慢慢地没人养了,嫌脏。
养兔子,卖兔毛。老鸪、凹子、链木嘎子、花鹊子、斑鸠、野鸡。鹌鹑,斗架。
麻鹅冷、角鹅冷、鹌鹑、画眉、黄雀、青丝、老雀,架鹰,主要用于观赏。